第十一章 惊变(第2/8页)

永历元年(1647年)初,清军在东莞烧杀抢掠,激起民变,乡民叶如日组织义师奋起抗争,并盛情邀请名贯东莞的张家玉“入伙”,担任义师首领。张家玉义不容辞、欣然应允,出面指挥义师的抗清斗争。

在陈邦彦、张家玉的带动下,粤中地区掀起了一场抗清高潮,除了高明、东莞外,南海、顺德、新会、阳江、东安(今广东云浮)也有义师活动,渐成燎原之势。

后院的火越烧越大,佟养甲被烤得大汗淋漓,李成栋只得放弃进逼桂林,火速挥师回援,运气不错的朱由榔暂时躲过一劫。

李成栋率大军回到广东,正值张家玉接到陈邦彦力邀“共举大业”的书信。三月十四日,张家玉率义师攻破东莞县城,开始积极准备与陈邦彦一起进攻广州。

张家玉还没行动,李成栋的大军就到了。三月十七日,李成栋进攻东莞,寡不敌众的张家玉溃败至西乡镇(今属深圳市宝安区)休整。

从三月到六月,张家玉的义师连续转战新安(今深圳市宝安区)、博罗、连平、长宁(博罗县长宁镇)、归善(今广东惠阳)、增城等地,与李成栋部周旋。

张家玉在广州以东地区跟李成栋“捉迷藏”,陈邦彦也没闲着。趁着李成栋大军被张家玉牵制,陈邦彦联合高明义师一举攻占江门。

大家都很忙,佟养甲当然也不能袖手旁观。尽管手上没多少兵,但玩点阴招还是绰绰有余。趁着陈邦彦攻打江门,佟养甲派兵偷袭顺德,抓走陈邦彦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小妾作为人质,威逼陈邦彦投降。陈邦彦不为所动,奋然提笔,在招降书上写道:“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也。”

佟养甲决定撕票,陈邦彦也在积极谋划对广州的第三次进攻。第一次进攻是陈邦彦、余龙孤军出手,结果余龙稳不住,功败垂成。第二次联络张家玉部,结果李成栋大军回援,抢先对张家玉动手,合击计划胎死腹中。

此时,张家玉已经联络不上,就算联络上了,他恐怕也是自顾不暇,这一次拉谁“入伙”呢?陈邦彦将目光投向了在南海起兵的陈子壮。

陈子壮(1596~1647),字集生,广东南海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崇祯时期任礼部右侍郎,弘光时期任礼部尚书。南京失陷后,陈子壮乔装逃往广东。隆武建政,朱聿键委任陈子壮为东阁大学士,但陈子壮辞而不就(据说是因为曾与朱聿键结怨)。

永历建政,陈子壮被任命为中极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督五省军务。广州失陷后,陈子壮在南海九江村举起抗清义旗。接到陈邦彦的“邀请”,陈子壮喜出望外,当即决定联合行动。

陈邦彦吸取前两次失败的教训,为了一举拿下广州,在各方面都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

首先,陈邦彦通过秘密渠道,策反了投降清军的杨可观、杨景烨、黄天锡三位将领,安排他们在广州城内做内应。

其次,陈邦彦还向广州派出一大批“卧底”,这“一大批”有多大呢?说出来吓人一跳,整整三千人!——三千“花山盗”诈降清军,混进了广州城内。

最后,陈邦彦与陈子壮约定了各自的进攻路线。陈子壮的义师从九江村出发,攻击广州的西南方向,陈子壮则率舟师攻击西北方向,总攻时间定在七月初七。

城外的大军整装待发,城内的内应和“卧底”准备就绪,张家玉牵制着李成栋的主力。——天时地利人和,这次广州战役想不胜利都难,这个“七夕节”在广州过定了!

别忙着高兴,南明这个时代,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多了去了!

陈邦彦精心谋划的第三次广州战役又以失败而告终,不是内应和“卧底”不可靠,也不是陈子壮临阵退缩,而是陈子壮要么太积极,要么日子没算准,竟然早到了两天!

大家约好的七月初七行动,结果陈子壮的部队七月初五就到了。——别人还在死等,就您老人家起个大早,这不是添乱吗?

陈子壮眼看时间还早,也没有急着攻城,就驻扎在五羊驿等日子。两天时间,说长不算长,但对于清军获取情报而言,足够了。就在这最关键的两天时间里,清军从陈子壮的军队中获取了整个作战计划的绝密情报。至于具体过程,有一种说法是陈子壮家僮被清军俘获而招供,还有一种说法是陈子壮内部出了一个叛徒和尚,向清军告密。

总之,约定的进攻时间还没到,清军已经掌握了全盘计划。

得知情报,佟养甲惊出一身冷汗:这情报要是晚来两天,自己的小命恐怕早玩完了!心有余悸的佟养甲一面在广州城内大开杀戒,秘密将陈邦彦的三名内应和三千“卧底”全部处死,一面密令李成栋火速回援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