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内讧(第2/6页)

“王N代”的艰难开局

拥立朱由榔的最初动议者是广西巡抚瞿式耜,两广官员纷纷表示热烈拥护,原因很简单:没得选!既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等额选举”,鼓鼓掌就能把“定策之功”捞到手,何乐而不为?

本应该是皆大欢喜的局面,偏偏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不置可否——两广总督丁魁楚。作为两广最高级别的官员,他有自己的想法。

隆武皇帝为了控制两广,曾对丁魁楚大加笼络,赏赐丰厚。丁魁楚出兵镇压靖江王,又被封为靖粤伯,是名副其实的两广“土皇帝”。

瞿式耜提出拥立朱由榔,丁魁楚没有反对,但也没有表示支持。他认为,朱聿键遇害的消息来自“路边社”,万一朱聿键又活过来,以后听谁的?

作为隆武政权的既得利益者,丁魁楚在情况不甚明了之时,宁愿按照朱聿键没死的假设办事,省得今后惹麻烦。

不久,朱聿键遇害的消息通过比较正式的渠道传到广州,丁魁楚才改变初衷,加入拥立的行列。

正所谓“好事多磨”,丁魁楚同意了,又有人不乐意了,说朱由榔这个“王N代”没有做老板的本事。

谁这么大胆?不要命了?——巧了,还真没人敢把她怎么样。说这话的人,是朱由榔他妈——桂王太妃王氏。

得知瞿式耜等人要拥立朱由榔,王氏立即把朱由榔找来。多余的话不说,让他先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不是那块料,命还想不想要。(儿非治世才,何苦以一朝虚号,涂炭生民,南中、闽中可鉴也。)

数落完朱由榔,王氏又去做群臣的工作,让他们爱找谁找谁去,反正别拿自己的儿子穷开心。(诸臣何患无君,愿更择可者。)

丁魁楚、瞿式耜乐了,这老太太真逗,有人连命都搭上了也没当成,送上来的宝座她居然让儿子别要。玩什么“高风亮节”,要是能找到别人,谁跟你在这儿磨嘴皮子?后宫不干政,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隆武二年(1646年)十月初十,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府正式就任监国,次月即皇帝位,宣布今年仍称隆武二年,明年改元为永历元年,史称“永历政权”。

永历朝廷向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颁诏”,得到积极回应。十月二十日,湖南的何腾蛟、堵胤锡以“劝进”(劝朱由榔尽快“转正”)的方式,承认了朱由榔的领导地位。

朱由榔是否像他母亲所说的无治世之才,现在还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如何让自己像个皇帝样的问题上,朱由榔抓瞎了。

想要像个皇帝的样子,并不是换身衣服这么简单,一大堆礼仪制度等着你呢。话怎么说、路怎么走、椅子怎么坐、奏章怎么批,等等等等。

不做皇帝不知皇帝的苦衷,虽然身为“王N代”,但朱由榔依旧显得准备不足。

这些所谓的繁文缛节,实际上事关重大。皇帝不熟悉礼仪制度,就会闹笑话;皇帝经常闹笑话,就没有威信可言;没有威信,还做什么皇帝?所以司马光说“天子之职莫大于礼”,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是太平时期,皇帝还在做太子的时候,就有人教他一大堆礼仪规范,免得将来出洋相。但时值战乱,首都、皇宫一年换一次,再说要是朱由楥不死,朱由榔连“一字王”都当不上。学礼仪?既没工夫也没兴趣。

形势所迫,“礼盲”朱由榔糊里糊涂就被“赶鸭子上架”了,这可咋整?

说朱由榔运气不是盖的,绝非夸大其词、故弄玄虚。他小命即将不保之时,冒出了“卧底”;在他对礼仪一片茫然之时,又钻出了“导皇”——教导如何做皇上。

朱由榔的“导皇”,叫做王坤,历经崇祯、弘光、隆武三朝(是否为朱聿键所用,史料说法不一),目前流落在广东。他对皇家礼仪制度了然于胸,因为他是宫里的太监。

真是瞌睡遇到枕头!

在王坤的耐心教导下,朱由榔这个“代理皇帝”尽管因为生疏,难免闹点小笑话,但无伤大雅,总体上还算有模有样。逐渐“上道”的朱由榔对王坤感恩戴德,王坤也借此攀登到了人生的巅峰,担任永历政权的司礼监秉笔太监。

王坤这个人,非常符合“死太监”的定义,给点颜色就开染坊,给张笑脸就是春天。凭借朱由榔的宠信,王坤不仅贪赃枉法,还直接干预朝廷的人事任免。

在历朝历代,宦官干政还不算最可怕,更可怕的是宦官跟外臣勾结,狼狈为奸。王坤手上有权,必然有一些级别不高、不知廉耻的官员想来巴结,以图进取。在这些“捧臭脚”的人中,偏偏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还是丁魁楚。

中下级官员巴结太监,是为了升官发财。位高权重的丁魁楚勾结王坤,则是因为他心虚。瞿式耜倡议拥立朱由榔,首鼠两端的丁魁楚晚来一步,他的所谓“定策之功”至少要打个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