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困境(第2/8页)

何腾蛟(1592~1649),字云从,贵州黎平人,天启元年(1621年)贵州乡试举人,历任南阳知县、兵部员外郎等职。崇祯十六年(1643年)冬,何腾蛟升任右佥都御史、湖广巡抚(代理),协助左良玉镇守武昌。

弘光时期,左良玉起兵叛乱,何腾蛟被威逼同行。但是,何腾蛟坚决反对与朝廷为敌。大军尚未抵达九江,何腾蛟便跳江逃走,经宁州(今江西修水)、浏阳辗转来到长沙,号集堵胤锡、傅上瑞、章旷等部属,又招抚了黄朝宣等地方势力(其实就是“山匪”),逐渐在湖南坐大。

何腾蛟不愿意跟左良玉瞎起哄,而是在湖南优哉游哉地做起了“土皇帝”,但不久就遇到了麻烦,这个麻烦来自李自成的大顺军。

前面说过,李自成率残部进抵襄阳,吓跑了左良玉。接下来,李自成并未进入武昌,而是继续向江西鄱阳湖地区逃窜。五月初,李自成在九宫山一带(还有一种说法是罗公山)神秘失踪。

李自成失踪后,大顺军残部乱成了一锅粥。当时,跟随李自成向南逃窜的有泽侯田见秀、绵侯袁宗第、磁侯刘芳亮、光山伯刘体纯、太平伯吴汝义,还有一般将领郝摇旗(后赐名郝永忠)、王进才、牛万才等。这些人各带一支人马,互相不买账。从五月开始,大顺军残部纷纷逃窜到湖南平江、浏阳地区。

在担任南阳知县时,何腾蛟就跟“流贼”打过交道。当年的何腾蛟跟陈子龙一样,对“流贼”采取剿抚并用的方针,甚至单枪匹马前往招降,协助河南巡抚陈必谦平定了暴乱。何腾蛟的能力得到朝廷的赏识,将他从地方上调中央,担任兵部员外郎。

有这个经验,何腾蛟对付大顺军残部应该是得心应手的。但时过境迁,何腾蛟已不是小小的知县,二是独霸一方的“诸侯”。视湖南为己有的何腾蛟,绝不容许任何势力有所染指。

远在长沙的何腾蛟误以为这些人不过是一般的“土贼”,动动指头就能捏死。另外,何腾蛟也没有掌握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这些所谓的“土贼”,不远千里来到湖南,不是来找何腾蛟打架的。

不打架,难道只是路过?也不是,他们是真心诚意来“投奔”的。李自成失踪了,大顺军残部群龙无首、各自为政,但在田见秀的倡议下,各部将领一致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策:联合南明军队抗清!

六月初,大顺军残部开始向长沙方向运动,希望与何腾蛟取得联系。

一边想联合,一边不知情,这玩笑就开大了!

何腾蛟情报不明,认为平江、浏阳地区不过是小股“土贼”骚扰,当即派长沙知府周二南、副总兵黄朝宣率两千兵马前往剿灭。几万大顺军为了表示诚意并避免冲突,主动向后撤退。

大顺军一撤,周二南以为对方真是不堪一击的“土贼”,一路得寸进尺地穷追猛打。大顺军怒了,在浏阳渡回手就是一拳,把何腾蛟的军队揍得七荤八素,周二南在混战中丧命。

战报传来,何腾蛟总算搞明白了,对方不是“土贼”,而是多年来令官军闻风丧胆的大顺军。何腾蛟惊魂未定,匆忙布置长沙防守事宜,准备与长沙共存亡。

如果几万大顺军想攻占长沙,就凭何腾蛟手下那点人,只能等死。幸运的是,大顺军的首领确实深明大义,虽然受到误解,但并没打算耍横,反而主动派人到长沙接洽合作事宜,何腾蛟总算躲过一劫。

七月,何腾蛟与大顺军残部达成“协议”,田见秀等部悉数归入何腾蛟麾下,“招安”为南明官军。

有几万大顺军的加入,湖南的声势一下壮大了许多。特别是多尔衮判断失误,阿济格于六月奉命北撤后,湖广的态势瞬间发生逆转,给何腾蛟向北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羽翼渐丰的何腾蛟如果能抓住机会,挥师北上直抵武昌,再顺江而下威逼南京,江南的形势将发生不可预知但明显有利于南明的逆转。

不过,南明的历史犹如一趟扣人心弦的“过山车”,每一个欢欣鼓舞的时刻,扼腕叹息的事情总是接踵而至,大起大落是家常便饭,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高兴得太早。

“招安”大顺军,以“土皇帝”自居的何腾蛟其实是迫不得已。他不希望湖南出现新的军事力量,但人家十几万大军摆在自己家门口,总要给口饭吃,否则就轮到自己没饭吃了。

合作不过是何腾蛟的缓兵之计,所以归附到湖南以后,大顺军的日子并不好过。

何腾蛟视湖南为己物,排斥一切外来势力,特别是由于长期的阶级对立,何腾蛟、章旷、傅上瑞等人始终对“流贼”出身的大顺军抱有成见。尽管隆武皇帝一再强调要坚定执行“联寇抗清”的战略,但何腾蛟依旧在湖南我行我素,对大顺军采取“溶贼”、“限贼”的方针,百般刁难同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