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疑案(第6/8页)

她到底是谁,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怎么敢冒充别人的老婆?

和尚冒充王子、少年冒充太子,都有投机的成分在里面,反正见过的人也不多,时间长了也记不清楚,说不定还能浑水摸鱼。但是,冒充一个大活人的老婆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当朱由崧是白痴,还是认为他失忆?

所以,“童妃案”最大的疑点在于:这是一个毫无胜算的冒险,女子为什么还要自寻死路?

按照这个思路,接下来要问的就是:谁让她这么干的?

妥了,看似毫无关联的“三大疑案”,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疑点——到底谁是主使?

解密

解开“三大疑案”的谜团,实际上就是回答三个问题,我可以先告诉大家答案,当然,仅供参考。

第一,“三大疑案”是孤立的,还是相互关联的?

答案:有关联!

第二,“三大疑案”的主使是谁?

答案:不知道。

不过我可以推测,无论主使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东林党。

第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干?

答案:拱倒朱由崧!

归纳起来就是:有一群东林党,为了将朱由崧赶下台,精心策划了几桩案件,最后以失败告终——这就是“三大疑案”背后的惊天秘密!

有了答案,我们再对“三大疑案”的案发过程进行复原。

“选嗣总决赛”落败后,东林党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继续大肆攻击马士英,以及后来被“破格提拔”的阮大铖。

想当初,东林党在“国本之争”、“明末三大案”中都取得了辉煌胜利,没想到在南京竟然阴沟里翻了船。一夜回到解放前,东林党人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东林党表面上痛斥马士英、阮大铖,实际上是借以表达对朱由崧的不满。不敢打主人,那就打狗给主人看,马士英、阮大铖成了弘光皇帝的“替罪羊”,饱受攻讦。

骂了几个月,东林党并没有达到目的,朱由崧继续玩,马、阮继续贪,他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东林党连香味都闻不到。

对手太强大,斗争手段需要升级,东林党开始下狠手。于是,被重金收买的大悲和尚出现了。大悲和尚假冒王子不过是幌子,真实的目的是要制造舆论,也就是那句至关重要的话“潞王施恩百姓,人人服之,该与他作正位”。

按照东林党的计划,通过牺牲一个大悲和尚,唤起群臣的“良知”,将当初“选嗣”的案子再翻出来晒一晒,说不定就能翻身。

另外,东林党还谋划了一个“副产品”——构陷东林党的大叛徒钱谦益。

正是这个“副产品”,差点让东林党被连锅端掉。挨了这么久的骂,阮大铖早就想伺机反扑。钱谦益叛变了,但曾经也是东林党,谁敢保证他不是卧底?于是,准备将东林党一网打尽的“黑名单”正式出炉。

东林党的头号敌人朱由崧、二号敌人马士英一致认为,大家都在一条船上,整翻了全得淹死,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算是给东林党一个台阶下,“大悲案”也就草草了结。

出师不利的东林党开始谋划第二招:既然假冒王子不靠谱,索性冒充太子,看你朱由崧怎么办!

于是,假冒太子的王之明出现了。东林党的本意,当然不是真的要让一介草民王之明浑水摸鱼、以假乱真,而是想给朱由崧难堪,摸一摸他的底牌。

朱由崧虽然昏庸无能,但在保住位置的问题上还是比较狡猾的。得知有“太子”南来后,朱由崧很大度,公开表态:如果真是先帝的太子,反正我也没儿子,就做我儿子吧。(若果系真东宫,朕尚无子,即爱养他。)

朱由崧的话有两层意思:其一,我对先帝之子没有什么忌惮;其二,想现在顶替我?免谈!等我死了再说。

“太子”经验视为“赝品”后,朱由崧不无“遗憾”地感叹:“若果真,即迎入大内,仍为皇太子,谁知又不是”。

朱由崧见招拆招,东林党又败下一城。最后,不甘失败的东林党终于使出了杀手锏,假冒的“童妃”出现了。

为什么说“童妃”是东林党的杀手锏呢?我们先做一个推理题。

现有甲、乙二人,乙声称自己是甲的妻子,但甲不承认,什么情况?

答:乙是冒充的。

错!确切地说,不全对。

应该存在两种可能的情况:A.乙是冒充的;B.甲是冒充的。

朱由崧、马士英当然选A,但东林党选B。

——“童妃案”变成“假皇帝案”!这就是“童妃”出现的真实目的!

假冒的“童妃”必然会被戳穿,因为朱由崧根本就不知道哪里又冒出一个“原配”来。但东林党所需要的,就是朱由崧说他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