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皇不恤昔日旧情 萧瑀诘难曾经老友(第3/3页)

陈叔达有点窘迫,老老实实站在那里回答说:“我母亲患口渴病,闹着想吃好东西,家里却没有,我想把这串葡萄拿回家给她吃。”李渊听完,泪就流出两行,当即命人送三百匹绸缎到了陈家。可见,陈叔达的确很配得上和刚劲的萧瑀做朋友。

陈叔达年轻时候的一首《自君之出矣》非常有名,道是:

自君之出矣,红颜转憔悴。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

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有道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首诗歌写的是女儿相思之曲,思念的情谊跃然纸上。

然而,此刻,陈叔达和萧瑀却在李世民面前闹掰了。他们相互指责,甚至怒骂。于是有人疑惑,他俩不是好朋友吗,为什么会这样?这个嘛,就得请我们的封同志解释一下了——

“老封,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嘛,哈哈,翻别人旧账,让他们起内讧不是很好吗?”

“封君,这样对你有好处吗?”

“我很喜欢用微妙的手段翻别人的旧账,尤其是对喜欢和我抬杠的萧瑀。”

这种手段很适合对付萧瑀这样的急性子,封德彝的做法使得萧瑀和陈叔达关系崩裂,先掐了起来。而他自己,则躲在一个黑暗的角落瞧热闹。后来人们才知道,封同志没有人品,只有才品,是个危险人物。在李世民面前,按照封德彝的设计,萧瑀和陈叔达已经开始愤怒了。

萧瑀诅咒陈叔达五分钟,陈叔达诅咒萧瑀五分钟,诅咒内容都是封同志刚刚提及的陈芝麻烂谷子。

李世民忍受了他们那点儿陈芝麻烂谷子十分钟……

最后,皇帝怒了,道:“你们嘚啵来嘚啵去,还有点儿正事儿没有?!”萧瑀急了,开始埋怨李世民;陈叔达也急了,也开始埋怨李世民。集体猛烈谴责后,李世民被他俩气得浑身发抖,把手一挥道:

“你们都给我闭嘴,官儿别做了,回家种地去!”

……(哀悼三分钟)

封德彝得逞了,他充分利用了两人正直而又火暴的脾气,让皇帝把对手逐出朝廷。他笑了,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在李世民心目中,封德彝曾经大力帮助过自己,是功臣。他没有想到这个人曾经为李建成杀死自己出过点子。也曾有人推测,其实对封德彝的传说,知情者也有不少,但都碍于面子和其他一些原因没有说出来,也不能说出来。只有这个萧瑀不讲情面,且说话口无遮拦。为了自己的安全,封同志才把他弄下去的。

这便是农夫与蛇的故事。

有的人,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