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皇不恤昔日旧情 萧瑀诘难曾经老友(第2/3页)

葬礼上,李世民的情绪尤为激动。

实际上,他对李建成、李元吉不是没有感情,多少年前,那些和睦的日子,都还历历在目。李建成已经成为故太子,哭完了,丧礼完了,也该选新的太子了。新太子人选早已确定,那就是观音婢的第一个孩子——李承乾。死人被封王,儿子当上了新太子,大臣们都有了该有的封赏,那么,亲戚们该怎么办呢?

所谓亲戚,就是宗亲,李姓一族。老爸李渊留给李世民一个烂摊子,这个摊子太烂了,烂到有点儿棘手。

话说李渊刚刚当皇帝的时候,为了能把皇权全部笼络到宗亲的手里,便大封宗亲。什么七大姑八大姨,甚至他七舅老爷的亲外甥都被封成了什么王什么侯的。细想来,相比现代,如此孝顺的李渊生出那么多孩子,李氏如此庞大,跟自己一个太祖爷一个太姥姥的亲戚多了去了,全都给了大官,算下来,光当王的就有几十个,当公的多达一个旅。更让人无语的是,关系近的,不管你是老头还是婴儿,都可以得到册封。

所以,现阶段中,有不少襁褓中的婴儿就是王,当他呱呱落地,牙还没长全,就成了大王。

王、公、侯、伯、子、男,婴儿能当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属闹着玩儿。

为此,李世民专门请教了封德彝同志。

问曰:“遍封宗室,对天下有利吗?”

封德彝说:“封王什么的,最讨厌了。有功没功都一块儿上,让天下人怎么看?两汉以来,朝廷就从没出现过这么多王,恐怕只能增加百姓的赋税来养活他们了。”封德彝这位久经政坛的老同志,老谋深算,手段老到,李世民很重视他的话。

李世民点点头,确定了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几天后,除少数几个有功者不降身份外,其余几十家子王爷全部降为县公。

这回,可算是把人得罪全了。

有句话说得好,您这么大笔一挥倒容易,却不见哭死人家一家子。我国伟大的忧民诗人范仲淹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一家人哭,强如一路人哭!”是啊,一家人因一个啥事儿不懂的婴儿吃香喝辣、作威作福,供着他们的,还不都是百姓!李世民赞赏地看了看封德彝,对他提出了表扬。

新皇帝如此革命,让安逸的人很是害怕。

但宰相封德彝,似乎正春风得意。

封德彝也有个辉煌无比的过去,他跟着李渊的时候是中书令(当年杨素就是中书令,以后会说三省六部的故事),可见封德彝的重要。

封同志为人诡诈,洞察人心,当年之所以能当上这么大的官儿,有一半是靠着萧瑀引荐的。然而,萧瑀不知道的是,封德彝这货,论才干的确不差,但说到人品,可就差得要命了。李渊曾觉得这人真的是太差劲,本想打发他回家种地去来着。可封德彝同志是这么容易打发的吗?

经过剖析,封同志准确地把握住了李渊的心理,得出其急需良策的结论。

于是上书言事,条条切中李渊要害,博得了李渊的欢心。

萧瑀又极力推荐,他便顺顺当当地当上了朝廷一把手。

在李渊面前,封德彝玩儿得很开。

他既是李建成的心腹,也是李世民的密探,李世民如此敏锐,竟没能感觉出来。他们兄弟之间内斗时,封同志这边放点儿口风,那边提点儿建议,让两边的人都还以为这位仁兄是自己人。其实,这帮孩子在封老眼里实在是太嫩太嫩了,只够练练手的。李世民登基后,封官的时候,就令萧瑀为左仆射,封德彝为右仆射。

封德彝上下其手,把大家玩儿得不亦乐乎,其中最惨的当属他的推荐人萧瑀。

左右仆射经常参与大事的商议,萧瑀和封德彝两人在皇帝面前议事,一般都能下结论。可之后,封同志喜欢杀个回马枪,跑到李世民跟前再提出相反意见,说话措辞得当,思想深刻,不由得不让李世民改主意。如此,封德彝自己倒是挺爽,却令萧瑀同学非常恼火。封同志很会团结人,也很会祸害人,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位新人对萧瑀表现出来的冷淡,就和封同志脱不了干系。

在房、杜两位谋士的追随下,封同志的人生又开始刮起了春风。

萧瑀彻底被冷落了,还天天受着封德彝的气,对于脾气执拗的他来说,的确有点儿受不了。萧瑀想整治一下封德彝,参他一本,告他个玩弄权术之罪。可历史告诉我们,在场的所有人员,在封同志面前都只是幼儿园水平。

是的,封德彝是人精,参他等于参鬼,不仅得不到结果,还会惹得一身邪气。就这样,极度坑爹的封德彝又结结实实地把萧瑀坑了一把。

萧瑀也是有好友的,陈叔达就是最铁的一个。

陈叔达原先是个神童,十几岁时援笔成诗,博学多才,为人正派,也十分孝顺。李渊当皇帝的时候,曾经赐给他一挂葡萄。陈叔达接过去,揣在袖口里不肯吃。李渊疑惑,于是问:“子聪(字)啊,葡萄很好吃,你为什么不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