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东突厥颉利敕稽胡 少林寺棍僧救唐王(第2/3页)

一味忍让的李渊终于发怒了,他要狠狠报复颉利,狠狠报复!

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也将颉利的使者给扣下了。

事实证明,颉利不是一个好惹的人。虽然李渊给他脸他不要脸,但被李渊扣下使者,实在让他无法镇定。颉利得知李渊的确这样做了,大怒,出军侵犯唐朝北路各州县。

突厥所谓的侵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每次打仗,攻城略地在其次,抢人要放在第一位。所以每次看史书,都能发现他们掳去多少男女,而对城池的损害记载很少。这就是说,突厥人少,他们要人要钱,填补草原空白。没有主力部队镇守,李渊吃了大亏。代州、原州诸将与颉利作战不利,被敌军抢跑不少人。这些人,无论是去给颉利放马,还是去当杨政道的子民,对李渊来说,都跟掉了十斤肉似的。

李渊太高估颉利了,颉利的计划就是长期骚扰,所以双方并未大动干戈。

与之相比,东都的战事也打开了局面。被关在城里头的王世充再也受不了了,他要主动出击。事情的原因大概只有一个:王世充得知门前看守是齐王李元吉。

如果此时冲出去大战一场,还可能赢得一些时间和机会。因为毕竟外头堵着的人不是李世民,而是那个闻名天下的臭棋篓子。想到这里,王世充想要苦笑,但他还是一副阴森刚强的外表。他感谢老天爷给了他这么一位有名的对手,他三生有幸!

李元吉的确很有名,他的大名让世界人民都很羡慕。李元吉原本以为不去打突厥就可以跟着二哥打洛阳,跟在屁股后边混个军功什么的也挺不错。却没想到这该死的李世民竟然一个人跑到武牢,跟窦建德玩去了,把他一个人搁在了洛阳。王世充出场了,派遣的两名大将军分别是杨公卿、单雄信。接下来,李元吉也出场了,他派出的将军是谁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

在开战之前,请允许我先采访一下这两位当事人。

“请问郑王同志,您认为对手最让您害怕的地方是什么?”

“哈哈哈,长相。”

“好了,齐王同志,请不要激动,您认为对手最让您害怕的地方是什么?”

“……你想死吗?”

“好了,看来齐王同志有点不耐烦了,我们还是别打扰他们了。快看,单雄信领着大军出来了!请问郑王同志,您这次的打法是什么呢?”

“出其不意,掩其不备;长刀霹雳,势若天雷!”

“厉害,厉害,请问齐王同志,您这次的打法是什么呢?”

“呃……”

“好,看来齐王有自己的想法,既然他不想说话,那我们就耐心一些,拭目以待吧!”

作为东都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李元吉的确安排了与王世充作战的具体打法。这种打法大家都见过,具体内容就是:围住给我狠狠地打!在这种深谋远虑、无可挑剔、神乎其神而又逻辑混乱的打法之下,唐朝大军被郑军冲成了一摊死鱼。在单雄信等人的带领下,郑军擒杀唐兵无数,李元吉大败。

李元吉领着吃饱喝足的几万大军坐等王世充出城,刚才人家出来了,打了个打胜仗又回去了。李元吉不仅让无数唐兵流血牺牲,还损失了一名名叫卢君谔的行军总管。这场战役是唐军围困洛阳以来的最失败战役,也是此次出征中唯一一场丢人战。为此,李元吉要负全部责任。

李元吉大败这天,是武德四年的四月十五日。

王世充得胜,乖乖缩回城内,继续与李元吉对峙。现在的东都早非往日,如果窦建德真的背信弃义,王世充的整个系统就会随之塌方。于是,他时不时修书一封送给窦建德,信上写满了虚伪的仗义词。窦建德能不能收到信先不说,反正东都西边是李元吉大军,东边几百里就是李世民的精锐。既然是精锐,占领地盘就会非常小,顶多半个镇。那么,郑国与夏国的通信就不会中断。但是,王世充不知道的是,一场专门针对他的扫障战役已经被李世民提上了日程。

四月二十六日,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遭遇了一场莫名其妙的战斗。

当真是莫名其妙!

王仁则是王世充的侄子,也是他最信任的将领。在我看来,此人是王家唯一一个能撑得住场面的人物。王世充的几个儿子都太不争气,令王世充很气恼,他把栽培的重担全压在了王仁则的身上。现在的王仁则正在镇守洛阳城附近的柏谷坞,王世充的军队坐镇的是洛阳,而洛阳城想要保住,就必须对柏谷坞这样的险地进行严密的布置。在柏谷坞布兵,就需要安营扎寨。

就在这个简单的过程中,王仁则偏偏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当地的和尚死活不让他们驻扎。

放在谁家谁都不愿让出家来给他们驻军,王仁则所谓的不让他们驻扎,其实就是不肯让出房子来。不过这都是小事,只要王世充首肯,庙里的和尚都被赶走也没事儿。王仁则所驻军的地方有一群建筑,那是一座寺庙的亩产。这座寺庙,到现在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