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疯狂的断背山(第6/8页)

但是,刘欣不听公孙禄的话,干脆解散会议,独自召见息夫躬。这下好了,息夫躬可以放开手脚忽悠了。

息夫躬这样告诉刘欣:“恐怕情况不像左将军说的那么乐观,所以我建议,陛下应该派高级将领巡查边塞,重修军备,建立威严,震慑四邦。”

息夫躬简直要说到刘欣心里去了。王昭君出塞的时候,是公元前33年,一晃眼三十年就过去了。这三十年来,汉朝都没打过一次仗,军备武器都快要发霉了。为了汉朝威望,更为了皇帝威严,为什么我刘欣不能搞一次军演呢?可谓一箭双雕,极妙。

于是,刘欣立即召丞相王嘉来,假装商量说要不要搞个军演。王嘉一听,一点也不客气地否定了。

王嘉是这样说的:“匈奴单于或许就是真的病了,一时来不了长安。所以别一听风就是雨,有些人呀!不务正业,专拍马屁,搅乱视听,陛下不要被他们迷惑了。”

真是不爱听啥,王嘉就说啥。刘欣实在听不进去了。就在公元前2年,正月一日,刘欣下诏,封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兼卫将军,封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兼骠骑将军。

傅晏早就断定会有这一天。刘欣的意思很明白,军事演习还是要搞的,然而军演的任务,交给傅晏一帮外戚来整,才是靠谱的。

现在,我们终于看出了点门道。原来息夫躬跟傅晏是一伙的,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帮傅晏在董贤之前将大司马抢到手。尽管刘欣连封了两个大司马,但丁明也是自己人。只要大司马在手,董贤还有什么好抢的呢?

傅晏实在高兴过头了。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傅晏没想到,就在刘欣封他为大司马的当天,他正准备动身去边境搞军演,天上就突然发生了日食。

紧接着,王嘉就上书,说日食完全是因为皇帝太宠幸董贤。更没想到,董贤反咬傅晏,说日食不是因为他,完全是因为傅晏和息夫躬阴谋挑起对匈奴的战争引起的。

完了,傅晏纵有一千张嘴都说不清了。

刘欣对董贤说过,只要董贤把屁股前面的擦了,后面的让他来处理。果然,正月十一日,刘欣罢免傅晏,把大司马及卫将军印信和绶带通通收回,并且把他赶出长安城,回封国去了。

四 再见,殉道的人

正月日食引发的不良事件还在继续。正月十七,长安城传出一个天大的消息——傅老太婆死了。王氏外戚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还是让她先走一步了。

然而马上的,王政君太后就发现,傅太后太狠了,竟然死了也还要跟她争地盘。

我们知道,王太后是汉元帝刘奭的正妻,理所当然的,享受将来与刘奭一起合葬同眠地下的待遇,而且只有王太后。然而,傅太老婆先抢一步,竟然被移到渭陵,与刘奭葬到一块了。

在中国古代,活人的事重要,死人的事更重要。皇帝太后都是活着的时候就要准备死后的葬地了。然而傅老太婆把王太后好好的一块地盘抢了,那将来王太后死了该埋哪里?

这个问题,估计只有鬼知道了。

更让王太后目瞪口呆的还在后面,傅老太婆死后,刘欣给她定了一个名分——孝元傅皇后。王太后当了多年皇后,又当了多年太后,她还没死,人家竟然还把她曾经的皇后正位也抢了。

说得不好听,人家简直都要欺负到她头顶上来了。

但是,那又怎么办?那好吧,比短命比不过你,那就比长命吧!看看谁才是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王太后努力地忍着,她倒要看看,刘欣到底还想整出什么花样。

王太后真没看错人,刘欣的花样还真不少。接下来,他假借傅太后的名义,造了一封遗诏。刘欣很实在,傅太后死后,他主动替她老人家办了那么多事,现在,他当然想借傅太后的名义,替他也办件好事。

刘欣就像被套上了魔咒,千头万绪,想的都是董贤。这次,他就是想替董贤争取多封两千采邑。为了遮人耳目,他还故意加了傅晏等三人的名字。

写完诏书,他就派人转交给王太后,然后让王太后转交丞相和御史大夫,请他们允许批准给董贤等人增加采邑的决定。

丞相王嘉一看,就笑了。亏他还想得出来,傅晏刚刚被他借口赶走,又给人家长封邑,安的啥心谁都能看出来。

王嘉看完诏书,二话不说就将诏书封好,派人退了回去。他很明确地告诉刘欣,什么话都好商量,唯有给董贤那伪娘长工资加采邑,没得商量。

古往今来,凡是有男人气的,都瞧不起吃软饭的。其实,在汉朝,男人逢场作戏,吃软饭也不是不可以的,问题是有个度。如果吃的软饭上升到危及国家的安全地步,就难怪人神共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