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刺杀刘邦(第6/7页)

这时,有人向刘邦推荐,辅佐刘如意,非周昌莫属。理由是:周昌此公,从吕后、太子及群臣,甚至皇帝您,无人不敬畏他。除了他之外,再也无合适人选。

这个意见,乍一听,似乎是开国际大玩笑。周昌刚刚反对立刘如意为太子,却又派他去管理刘如意,这不是更不能起到保护刘如意的作用吗?

错!最危险的人才是最安全的人。周昌此公,讲原则,敢力斗,不畏强权,活脱脱的一只公老虎。而刘如意年幼孱弱如幼虎,不正需要这么一只生猛的公虎保护吗?

高,实在高。

刘邦连连称善,立即召见周昌,开门见山地就问道:吾有一事想麻烦周公,不知周公可否成全吾愿?

周昌问:何……何……何事?

刘邦差点又笑,但他必须忍住,今天所谈是一件相当相当严肃的事。刘邦说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想派您为我小儿赵相,替他打理赵国!

什么!周昌一听,一下子傻掉了。

陛下,你不会是又拿我开玩笑吧,或许是,你对我拦你立刘如意为太子有意见,故意要整我?玩笑你可以开,要整我,你就明说,何必遮遮掩掩,我周昌可不是吓大的。

刘邦似乎看出周昌心中顾虑,接着说道:周公不要多心,建议你当赵相,是另外有人替我想到的,他就是您的老部下——赵尧。

赵尧,时任掌玺监察官(符玺御史),周昌下属。对于此人,周昌曾有朋友评价说,他肯定是接替周昌为御史大夫之职的人。然而,周昌一直对他就是看不上眼,原因只有一个,他年轻辈小,想接班,还早着呢。没想到,这个小年轻竟然还有一手,在背后捣周昌一刀,无非就是想把周昌挤走,自己好接班换任。

周昌这才终于觉察问题的严重性,突然也变得没有主意,一下子就哭了起来。

教周昌怎能不哭?诸侯国相级别和地方郡守相当,又与中央九卿同级,年收入二千石。现在周昌干得好好的御史大夫之职与丞相、太尉并称为三公,年收入也是二千石。所谓二千石,是以年俸两千石谷而得名。收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权力。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主管九卿,如今刘邦派周昌委任赵相,那不是降级使用吗?

周昌一边哭泣,一边陈述心中委屈。很奇怪的是,他哭诉的时候倒是不口吃了。只见周昌这样对刘邦说道:陛下啊,自从沛县起义起,俺和俺兄一直跟随你出生入死,为何你偏偏中道就把我丢到诸侯中呢?

刘邦听得长叹不已。这个周昌,骂人也骂得真诚,哭己也哭得无邪。

刘邦不禁抚着周昌说道:老兄啊,你的官职重要,我的小儿刘如意更重要啊。我这也是没办法之事,实在是找不出人了啊,所以还是委屈一下兄弟啦。

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最后,周昌无奈,只得接旨,到赵国挂职锻炼去了。果然,周昌一走,刘邦就封赵尧为御史大夫。

对吕雉来说,这下问题大了。周昌作为唯一敢以性命相搏为刘盈说话的人,都被打发走了,那以后还能指望谁?

危险,再次降临到吕雉身上。

五 请神仙:商山四皓

周昌被贬到赵国后,吕雉就坐不住了。于是,吕雉急召哥哥吕泽等人,开了一个家族扩大会议,共同讨论保护太子之位的对策。

会议当然没有白开,家族外有一门客替吕雉支了一招,说:留侯善长计策,皇上很信得过他,为什么不去找他试试呢?

门客一语拨醒吕雉。是啊,天下数张良最善谋划,为何不去找他呢。

此事重大,不容外人知,必须由长兄吕泽和次兄吕释之亲自料理。吕雉吩咐哥俩道:无论如何,一定要请张良出山,如果不行,就是劫也要劫出来。

此时的张良,自从随刘邦迁都入长安后,他闭门不出已一年有余。之前,他已经明确宣布,从此不理人间俗事,一心学道,跟随神仙。所以这一年来,张良一直沉迷在玄虚的巫术里。他的日常工作就是静坐,也不食五谷杂粮,改吃一种听说可以延年益寿的药物。

吕泽和吕释之驾着马车来到张良门前。侯门冷寂,不见人气,唯有香味扑面而来。吕泽哥俩轻轻敲开门,走了进去。

此时,张良正在静坐,他微微开眼,看到了吕泽和吕释之。

张良心里本能地一颤,吕泽兄弟简直就是稀客中的稀客,此徒登门,肯定有要事来了。

吕泽兄弟也不打搅张良,静静地看着他做功课。

张良心里一叹,眯着眼故作糊涂地问道:吾门久不见贵人,今贵人到,不知有何事指教?

何事?那个何事当然就是刘盈的太子保或不保之事啦。当然,我们没有能耐指教张大师,敢烦张大师心劳片刻,替我们指一条光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