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顶戴花翎下的面孔(第3/46页)

这就是帝国的总理衙门大臣载漪,中国近代史上最值得叙述的帝国官员之一。

端郡王的一生简直就是一个皇亲国戚、纨绔子弟、高级官僚、流浪罪犯的传奇。这个皇亲中既无文名也无武功的子弟,却多次神差鬼使地时来运转,最后几乎当上当朝皇帝的父亲。经过大喜大悲亦真亦幻之后,他被外国联军坚决地要求处以死刑,但是,帝国的数十个高官大员被处死了,惟独他没有死。他神奇地逃脱了洋人们的仇恨,游荡在中国荒凉的西北边陲,过着土豪一样的日子。金钱短缺的时候,他收到慈禧太后派人送来的数盆梅花,扒开花盆里的土,他看见每只花盆里都埋着一块沉重的金锞子。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无论在官史还是野史中,关于他的记载却少之又少,好像帝国的历史上根本没有过这个人一样。倒是一个洋人——日本人吉田良太郎所著的《西巡回銮始末记》中尚留有他的历史痕迹:

端邸以近支王公,谋窃神器,其骄暴乐祸,性使然也。或传其父惇亲王有隐德于太后,故太后亲之。戊戌政变,漪与其兄载濂、其弟载澜告密于太后,故太后尤德之,使掌虎神营,而祸自此始。大阿哥即立,欲速正大位,其谋甚亟,而外人再三尼之。故说者谓端邸之排斥外人,非公愤,实私仇,诚笃论也。((日)吉田良太郎:《西巡回銮始末记》卷二。)

这个日本人是站在洋人的立场上来评价载漪的。书中暗示载漪和慈禧的关系起源于慈禧和载漪的父亲奕誴说不明白的密切来往,这倒是解释慈禧为什么会被一个不学无术的莽撞之人左右的角度之一。

载漪,道光皇帝第五子惇亲王奕誴之次子,是慈禧的侄子,是当今皇帝光绪的嫡堂兄弟。他的父亲奕誴没有当皇帝的运气,年龄只比其异母兄弟咸丰皇帝小六天。载漪生来也运气不佳,因为他是八个兄弟中的老二,按照帝国的规矩,除了奉旨“世袭罔替”的亲王可以世代承袭亲王的爵位之外,其余的只能封爵,自亲王以至辅国将军,在父死子继的时候照例要降一等承袭。所以,奕誴虽然是亲王,但是他死了之后,不但老二载漪以下的儿子不可能被封为亲王,就是老大长子载濂,也只能袭封为贝勒加郡王衔。至于载漪,顶多可以得到个辅国公的封号。

但是,载漪,这个被史书多记载为“鲁莽浅薄,不学无术”的皇亲公子,硬是时来运转了。按照中国人的说法,这位王爷实在是“福大命大造化大”。他首先得利于另一支皇亲的繁殖能力不佳。嘉庆皇帝的第四个儿子绵忻生前被封为瑞怀亲王。这位亲王只有一个儿子,名叫奕志,按照帝国的“规矩”,绵忻死后,奕志降一等世袭爵位,为瑞郡王。但是,奕志一生也没能有一个儿子,死的时候也就没有后代世袭爵位,这被中国人叫做“国除”,大概是从此被国家开除了的意思。为了避免一支皇亲被国家开除,咸丰皇帝命令奕誴的第二个儿子载漪过继到“绵”字皇族,袭承奕志的爵位。载漪因此被封为贝勒,地位一下子和本家长子的地位持平了。

但是,贝勒距离郡王的级别还相差甚远,载漪如何又能成为权重一时的郡王呢?这又是载漪的福气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他娶了一个媳妇,这个媳妇不是别人,而是慈禧太后的内侄女。

慈禧的亲弟弟叫做桂祥。桂祥有三个女儿,长女就是在慈禧的安排下嫁给了光绪且令光绪别扭了一辈子的隆裕皇后。次女即是载漪的福晋,三女则嫁给了另外一个“载”字辈的皇亲辅国公载泽。载漪娶桂祥的次女为妻,是否是慈禧的主导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载漪家族和慈禧的关系绝不一般,不然载漪不会得到慈禧的欢心,慈禧也没有理由把侄女嫁给载漪以加强彼此的“友谊”。载漪娶慈禧的侄女的日期几乎和光绪皇帝大婚的时间互为先后。载漪结婚不久,慈禧60寿辰到了,载漪从贝勒被进封为端郡王。这个进封至少在皇族进封爵位的规矩中是一个特例,不是慈禧的意志绝无可能。慈禧母家的势力之大在帝国中已经成为铁一样的现实。与载漪的好运气形成相对比的是,桂祥的弟弟兆祥也有一女,嫁的是贝勒载澍,结果夫妻吵架,兆祥告到慈禧那里,倒霉的载澍居然被慈禧关押起来,一个身为贝勒的皇亲国戚形同囚徒。

载漪被授予“端郡王”的封号,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笑话。载漪袭承的是瑞亲王绵忻之子奕志死后的爵位,即使当上郡王,也应该按照绵忻的爵号为“瑞郡王”,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