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夜郎之月(第6/18页)

就在中央红军军委纵队进入遵义的那一天,薛岳在贵阳表示一定要“救黔军于水火”。薛岳挽救黔军的使命包含着蒋介石的两个企图:一、消灭朱毛红军;二、使贵州中央化。而国民党中央军“追剿”计划的明确目的是:将红军歼灭于乌江西北地区。针对中央红军在遵义地区停留,向北可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向东可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趋势,薛岳沿遵义地区南面的息烽、东南面的瓮安、东面的湄潭制定了一条前出追击线,这条环状的追击线意味着国民党军将从三面向遵义合围。一月十二日,蒋介石复电,命令四川刘湘的川军、湖南何键的湘军、广东陈济棠的粤军和广西白崇禧的桂军“渡过乌江,联络各友军,跟踪追剿,以收聚歼之效”。这时候,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的“追剿”,内线作战区域在川黔地域,目标是“限匪之流窜或合股”;外线作战区域已扩至湘、滇、鄂、陕,目标是“利用关隘、江河封锁,造成会剿态势”。

一月中旬,国民党军近四十万大军一齐向遵义地区压了过来:

国民党中央军薛岳的八个师已经推进到遵义南部的清镇、贵阳一线,其前锋到达了距离遵义约七十公里的息烽。湘军刘建绪的四个师已经推进到遵义以东的乌江东岸,与红五军团隔江对峙。粤军和桂军的八个师已经从南向北进入贵州,并且迅速推进到了遵义东南部的都匀、马场坪一带。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组成了总指挥行营,统一指挥滇军以防中央红军进入云南,并派出了第二、第五和第七旅从西面进入了贵州境内,并继续向东逐步推进。而在遵义的北面,为了防止中央红军北渡长江,川军将领刘湘专门成立了川南“剿匪”总指挥部,任命国民党军第二十一军教导师师长潘文华为总指挥。川军三路主力部队严密封锁了从贵州进入四川的所有要地。其中第一路军的四个团已经渡过长江,抵达了川黔边界地带的古蔺和叙永地区,与原来驻守在那里的川军一个旅共同对赤水地区进行防守;第二路军则直接从川南进入贵州,到达了贵州西北边界上的赤水县。一月十四日,王家烈对黔军进行了重新部署,命蒋在珍部经瓮安、余庆向湄潭、绥阳方向前进,命柏辉章师和何知重师经息烽直接向遵义和桐梓方向进攻。同日,黔军的后备部队已经控制了赤水河的上游。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追剿军”总指挥何键向国民党军各路大军发出了向遵义地域发动全面进攻的作战命令。

正是这一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二楼的一个房间面积不大,有一个带镜子的橱柜,两面镶嵌着彩色玻璃的窗户可以向外打开,天花板上吊着一盏煤油灯。房间的中间放着一张长方形的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些茶杯茶碗和一些当地产的粗糙的糖块。桌子周围有一些木椅、藤椅和长凳子。因为天气寒冷,房间里还生了一盆炭火。

十五日晚上七点多,与会者陆续到来,房间顿时显得有些拥挤,尤其是王稼祥被担架抬进来的时候,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大家都移动椅子以便让担架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

参加遵义会议的共有二十个人,与会者伍修权的回忆是:“政治局委员博古、周恩来、毛泽东、朱德、张闻天和陈云,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和凯丰,总参谋长刘伯承,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会议扩大到军团一级干部,有一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三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五军团的政委李卓然因为战事迟到,在会议开始后才赶到;邓小平同志先以《红星报》主编身份列席会议,会议中被选为党中央秘书长,正式参加会议。李德只是列席了会议,我作为翻译也列席了会议。”

关于遵义会议的酝酿过程,后来的各种叙述充满太多的臆想,臆想大多源于在老山界崎岖的山路上毛泽东、张闻天和王稼祥的秘密交谈。建议召开这样一次会无疑是毛泽东、张闻天和王稼祥共同商议的结果。有史料显示,他们甚至就谁在会议上首先发言讨论了很久。因为自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之后,作为共产国际的五十七个支部之一,中国共产党一直处在共产国际的绝对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任何重要的会议决议,必须得到共产国际的批准才算生效。尽管毛泽东对此十分反感,但是此前的客观形势没有改变这一现状的机会。

三个人讨论的最后结果是由张闻天首先发言。原因是,政治局常委的名单顺序是博古、张闻天、周恩来和项英。张闻天是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和人民委员会委员,那么即使将来共产国际过问,他的资历也完全可以抵挡可能出现的质疑——自从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以来,共产党中央与共产国际的电报联络已经完全中断,毛泽东一直等待的那个有利的契机终于出现了。因为是否得到处在异国他乡的共产国际的认可,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来讲,已经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了,红军的生存问题迫在眉睫,为此必须调整现行的政治和军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