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1] 为什么在平等和怀疑盛行时期应当把人的行动目标放长远一些[2](第2/2页)

因此,如果公民习惯于在今世就考虑未来的事情时,那么,即使没有受到指引,他们也会自动去接近宗教信仰。

由此可见,即使不通过宗教这种途径,人们也能通过其他方法实现目标,而这种方法或许就是现在仅有的唯一方法,那就是通过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使人类建立信念。

注释


[1]在信仰盛行的年代中,人们习惯于从现世出发和对来世的提前计划来指引自己的行为。

这种习惯也会让他们自己对自己设立好生活的长远目标,然后固执地朝着这个目标进发。

在信仰缺失的年代中的情况则正好相反,人们所习惯于考虑的只是来日而已。

因此生活在信仰缺失的年代和民主主义中的哲学家和统治者们所在意的一定是将人们的各种事物的目标拉回到人们眼前。他们只有这样做才能获得成功。(YTC,CVf,第33—34页)

[2]在草稿文件夹的封面上写着:

为什么在民主和怀疑盛行的年代中,整个社会应当再次努力赋予人们对未来的喜好。

把这一章放到所有关于物质享乐的章节之后。民主国家的人民都很喜欢很轻松并且很快就能得到的享乐,不管是物质享乐还是其他方面的享乐。因此这个观点必须与物质享乐的观点分开来讨论,但是这个观点必须放到物质享乐之后,因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物质享乐是导致人们对于现世享乐普遍喜好的一个重要因素。(草稿,卷1)

[3]手稿上写的是“大多数信奉宗教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