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 抗日战起(第3/5页)

莫干山临时中学共有初中三班,高中一班,校址即在吾家白云山馆毗连的三宅房子。莫干小学虽仍回庾村开学,山上亦附设了几班,借芦花荡小礼拜堂上课。小礼拜堂与“临中”相隔仅百余石级,如此照顾容易。所用桌椅,除庾村现成多余者外,临时由山上工人制造,白木不加油漆。我们凡可俭之事务求其俭,不可省之事丝毫不吝。向来各校用的教科书,均不一律,我们用两个原则决定:其一从多数,其二征求主任教师的意见。我们在油印的报名单上,请学生填明其原来学校所用教本。如此先得一个多数概观,商之主任教师,然后到杭州购买。后来亦有因杭州书店缺货,而从便改变之事,此时的交通应以供军用和难民为主,我们不再求全转向上海采购了。原来在山上的有英文教师二人,数学和地理教师各一,张竞心自己在文理两科都能担任些,暂时只缺高级文史及生化教师。帮我们请教师最热心的是浙江大学的郑晓沧(宗海)先生,就是译《小妇人》的一位,他介绍国文教师张惠衣、历史教师柳定生;张先生请到来山;柳先生系名学者柳诒徵先生女公子,我慕名甚久,当时顾到战乱情形,对女教师我们需要更多责任以爱护,故未及远道邀请,柳君本人大概始终不知有此事。生物教师章子琨系由浙东请来,能自己走山挑行李,授课甚重实验。我们所有简单设备及仪器都曾应用了。据学生言,都市中的学校未尽有此。自有莫干小学以来,每逢吾家年节有事,亲友馈赠都以学校用品,故莫干小学虽在乡村,而图书仪器均比较完备,这次都借给中学用了。我在此附带向这些亲友们致谢,我们都一一用到在来学的孩子们身上,未负盛意。“临中”开学之日,师生群集在白云山馆东面广场,竞心致辞,勉励学生用“最后一课”的精神读书,我介绍教师从文史先生开始。

这里我要特别提起几个人,都帮我们不少的忙。计仰先夫人汪吟霞,在膺白去世后即来吾家相伴,她的儿女晋仁、德容原是我们寄儿女,计先生做过嘉兴中学校长、浙江省教育厅长,与郑晓沧先生相熟,故托请教师及赴杭买书,都由吟霞、德容母女担任。那时我在庾村还有一辆车,我家一向乡居时不有车,有事则临时向杭州雇用。年前膺白由北方归,政整会撤销,汪院长饬将膺白在职时坐车送庾村使用,膺白谢不受,将上海家里的车开到庾村,以原已有车,为不受的理由。后来膺白卧病,时时要到杭州买药,车子很需要,以后我一直把它留下来。

吟霞母女正要到杭州采买书籍文具,我临时接到一封信,是曾在上海允中女学任教的楼文耀先生寄来。熙治曾在允中读书,我与楼君见过几面,未通过信。她这次的信是由杭州一个尼庵寄来,大意说:国难中拟有所效力,而不知何所适从,问我庾村工作中有无她合宜的事,并言她是单身,不求待遇,此时正在尼庵教小尼姑书,倘数日内不得我信,即随众他徙云云。我将原信交吟霞嫂,请其往访楼君,告以办“临中”之事,倘合意,即偕来。楼君带了洗而未干的衣服,当天傍晚即到山上,住在吾家,担任初中文史功课。

湛侯五舅母陶君辉,长于事务及会计,仕在山馆东面之屋,此屋楼下后来作了讲室,我们将账目之事尽拜托她。我们的中学是收费的,但以月计,以便学生中途随家长离山。若月底入学,则由下月起算,月初来则扣去未到的几日,务便来学,不使因学费而荒一日之学。学生中途退学,书籍照价收回,如此后来者不缺书。舅母能唱歌,兼授唱歌课。

“临中”的学生每晨八时上早操,唱《义勇军进行曲》,住得最远的学生步行到校,从不后时。离校最远的一家是浙江兴业银行蒋益之先生家,他家儿女孙儿女都很用功。在山有屋避暑之家,大半家境很好,在“临中”所见,无不愿意克己,爱国心热烈。上海闻人杜月笙、张啸林家孩子,与他家司机的孩子同来上学,主人出钱。杜家一个儿子在楼先生班里,经楼先生循循善诱的教导,从卅几分考到五十九分。我问楼君何独惜此一分,不与及格?楼君说,使知前程极有望,而努力尚不足,张家的孙女品学俱佳,询知其母教甚好。有一男生在高中,年事已长,最不守规,其家与张家有素,由张女暗告其祖父,警戒该生自动退学,不结怨于学校。募救国捐,缝制慰劳品,全体男女学生俱出力。

我每日早晨向窗外望着一个个“小壮丁”步上石级进学校,课毕看他们跳跃而去,亦有时到操场看早操,他们的体操姿势并不像受过认真训练。近年的学校对于体操,尤其团体操和步伐姿势,似乎比我少时的学校更不着重,不知是否因学科太多没有功夫?抑或都市地贵没有操场?熙治知道我在看操,往往特别卖力。对着这些年青学子,我相信中国否极泰来,复兴有日,寄以无穷希望。我的情绪这时尚甚脆弱碰不起,然心里亦在准备能参加一课两课的书。平常国文教师张惠衣请假回家,他的功课由竞心代;一次,适值竞心自己有课,我知道他很希望有人代完一篇《左传》“子产坏晋馆垣”;这是我幼时父亲为我讲得声容并美的一篇,我很想告奋勇去代,吓得熙治和我一个表妹朱西牧百计恳求我勿去,说她们一定自己读之烂熟。我如此不受欢迎,以后遂未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