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书生皇帝刘义隆(第3/7页)

刘义隆兵分两路,任命到彦之为主将,王仲德、竺灵秀为副将,挑选精兵五万率舟师自清水(今济水)入黄河,溯流西进;骁骑将军段宏领精骑八千直指虎牢关,刘德武领兵一万继进。坐镇彭城的长沙王刘义欣和广陵守将胡藩负责后勤补给,元嘉第一次北伐开始了!

到彦之所部自淮河进入泗水,天旱水浅,每天行军才十里。宋军慢腾腾进发,从元嘉七年阳春三月一直走到桂花飘香,才进入黄河水道。拓跋焘一如所言,将河南守兵尽数撤到河北的邺城。宋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洛阳、虎牢关、滑台、碻磝(今山东茌平西南古黄河道南岸)四处军事重镇。

河南平定,洛阳收复,诸将喜气洋洋,唯独王仲德面有忧色。众人不理解,王仲德说:“诸位将军完全不了解北方的真实情况,定会中敌人的计谋。他们今天弃城北归,一定正在集结会师。如果黄河冰封,势必会再次南下进攻,怎能不让人担忧!”

刘义隆不担心,下令宋军沿河布防,等待匈奴人。此时夏国皇帝赫连定率匈奴军向鄜城(今陕西洛川)发动进攻。

北魏朝廷就先用主力歼灭夏军还是宋军展开激烈辩论,大多数人不同意打夏国,认为刘义隆会乘虚攻入河北。

崔浩又一次和拓跋焘观点一致,献策说:“刘义隆与赫连定遥相勾结,互相呼应,只不过是虚张声势,一唱一和。刘义隆希望赫连定大举进攻,赫连定却等待刘义隆先打,皆莫敢先入,譬如连在一起的两只鸡不能同时起飞。臣开始以为刘义隆军来,当据守黄河中游,两道北上,东道向冀州,西道冲邺城,如此,则陛下亲自出马,不得怠慢。今则不然,宋军东西列兵二千里,一处数千人。兵力分散力量薄弱,以此观之,刘义隆不过打算固守黄河防线,无北渡黄河之意。赫连定像枯树残根,一击必倒。打败匈奴夏国之后,我军东出潼关,席卷向前,江淮以北连一根草都不会存在。”

经过数次战争的胜利,这一对军事搭档深信他们的判断一向正确。拓跋焘派安颉防御宋军,用围魏救赵之计,率大军直捣匈奴人的老巢平凉,逼迫赫连定回师救援。

魏军在鹑觚原(今甘肃灵台东北)大败夏军,赫连定身受重伤,逃往天水,魏军重新夺回关中。

打不过魏国,赫连定向西拓地,一度灭掉西秦。向凉州进军时,中了北凉国王老狐狸沮渠蒙逊的奸计。沮渠蒙逊派人通知青海吐谷浑,说匈奴人要消灭吐谷浑人。吐谷浑可汗发骑兵三万,趁匈奴人北渡黄河之机发动伏击,俘虏赫连定,送至平城斩首,夏国灭亡。

叁 唱筹量沙

火红的枫叶漫天舞动,转眼到了初冬。魏军开始反击河南。安颉率领魏国骑兵队强渡黄河猛攻洛阳,宋将弃城南逃,魏军向虎牢关挺进。另一支魏军在七女津(今山东东平西北岸)集结渡河。到彦之派副将王蟠龙溯流夺船,被魏军斩杀。魏将陆俟就势渡过黄河,与安颉合兵一处攻克虎牢关,逼近滑台。

刘义隆没有料到匈奴夏国如此不堪一击,魏军这么快就组织起强大的攻势,眼见黄河防线土崩,只得起用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率后备军火速驰援。

檀道济兵马刚动,到彦之不顾垣护之等将领劝阻,以军中流行瘟疫,自己眼病发作、疼痛难忍为借口,私自决定放弃滑台退兵。宋军从清水入济水,到达济南,焚舟弃甲,步行逃奔彭城,驻防须昌的竺灵秀率军队南逃。

宋军主力未战先退,边防人心不安。北魏大将叔孙建、长孙道生的大队骑兵趁机渡过黄河南下,兵围济南。济南太守萧承之手下仅有几百名士兵,急中生智,偃旗息鼓,大开城门。魏军疑有伏兵,不敢进城,继续南下追击逃跑的宋军,败竺灵秀于兖州,杀死宋军五千余人。

刘义隆闻报大怒,将到彦之、王仲德逮捕入狱,竺灵秀就地正法,催促檀道济火速救援滑台。

安颉率领的西线魏军正猛攻滑台,檀道济由清水救援,遭到叔孙建、长孙道生大队魏骑的阻击。檀道济奋勇出击,大破魏军,转战至高梁亭,斩杀魏将悉烦库结,乘胜进至济水。

檀道济前后与魏军三十多战,宋军多次获得胜利,一直打到济南。叔孙建派出轻骑袭击宋军,烧毁宋军粮草,切断粮道。宋军缺乏粮食,难以继续前进。

滑台守将朱修之坚守孤城数月,粮食吃光了,士兵们用烟熏出老鼠烤熟吃。伐夏大获全胜的拓跋焘不断派出军队增援安颉的魏军。滑台陷落,朱修之及一万余名士卒被俘。

滑台失守、粮草断绝将檀道济逼上绝路,只得下令撤军。危难之中,士卒叛逃,把宋军粮尽的消息报告魏军,叔孙建集合大军南下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