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闪亮登场的新帝(第3/3页)
李适很满意,随即赐给他一个新名字:志贞。
禁军兵权的归属问题就这么解决了,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白志贞顺利接管禁军?
李适找来宰相崔祐甫商议。崔祐甫略一思索,然后附在天子耳边说了一句话。李适微微颔首,一个笑容在他脸上缓缓绽开。
数日后,崔祐甫通知王驾鹤,说有要事与他相商。听到宰相传召,王驾鹤不敢怠慢,赶紧前往政事堂。崔祐甫热情而亲切地接待了他。宾主双方落座后,免不了一番寒暄。但是,让王驾鹤满腹狐疑又百思不解的是——这一天的寒暄也太长了。
崔祐甫一直东拉西扯,七讲八讲,却始终不提正事。王驾鹤耐着性子陪聊,感觉如坐针毡,却又不便开口告辞。
此刻的王驾鹤当然不会知道,正当他坐在政事堂里听崔祐甫海侃神吹的同时,白志贞已经揣着天子的任命状,以神策军使兼御史大夫的身份,大摇大摆地走进了神策军的军营。
等到王驾鹤走出政事堂,他的职务已经变成了东都园苑使。
所谓东都园苑使,就是到东都洛阳去看管皇家园林,一个很适合养老的清闲职务。
毫不夸张地说,唐德宗李适在历史舞台上刚一亮相,就出人意料地博得了个满堂彩。
在见识了新君李适施展的一系列雷霆手段后,朝野上下对他的执政能力顿时充满了信心,纷纷对他寄予厚望——“天下以为太平之治,庶几可望焉。”
尤其是当时的藩镇,对这个闪亮登场的新帝更是满怀忌惮、敬畏不已。反应最强烈的当属淄青镇。据说那里的将士曾经把兵器丢弃于地,相互感叹道:“明主出矣,吾属犹反乎!”(《资治通鉴》卷二二五)
明君出现了,咱们还能再造反吗?
更有甚者,大历十四年六月,“畏上威名”的淄青节度使李正己还主动上表,愿意向朝廷献钱三十万缗。
收,还是不收?
这是一个问题。
三十万缗不是个小数目,德宗李适一时有些犹豫不决。
收吧,毕竟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日后不免有受其要挟的危险;不收吧,又找不到什么合适的理由推辞,如果硬拒,势必激起藩镇的不满。
就在德宗吃不准要怎么接招的时候,宰相崔祐甫发话了:“不能收,绝对不能收!”
德宗无奈:“朕也认为不能收,可又该如何推辞呢?”
崔祐甫笑了:“很简单,借花献佛。”
德宗迷惑不解,问他此言何意。
崔祐甫正色道:“请陛下派遣使者前去慰劳淄青将士,就用李正己给的钱赏赐他们。如此一来,既能让淄青将士对朝廷和陛下感恩戴德,又能让四方藩镇知道——朝廷是绝不会看重金钱的。”
德宗龙颜大悦,当即依言而行。
当朝廷使者来到淄青,把李正己的三十万缗分发给将士们的时候,淄青将士顿时欣喜若狂。他们不约而同地跪倒在地,对着长安方向三拜九叩,不停地山呼万岁……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李正己傻眼了。
虽然心里很不爽,但对于朝廷此举,李正己还是不得不佩服。
只不过让他感到困惑的是:按说这世界上没人不喜欢钱,可如今的天子和朝廷,却为何能够如此洒脱,拿钱不当回事呢?
其实,德宗并不是不喜欢钱,他只是不喜欢那些拿着烫手的钱而已。如果是来路正当的钱,比如朝廷每年从地方收缴上来的赋税,德宗绝对是喜欢的,而且多多益善。
为了让朝廷的腰包鼓起来,以便将来更有底气拒绝藩镇的收买,德宗决定找一个善于理财的人来当宰相。
大历十四年八月,在崔祐甫的大力推荐下,一个数年前遭到贬谪的大臣被德宗召回了长安,并随即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这个从道州司马任上直接入阁拜相的人,就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财政大臣——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