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最后关头(第5/7页)

说到这里的时候,杉山元很希望自己的“冷幽默”能引起反响,甚至阁员们会像他们这些强硬派一样,来个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再次嘲弄一下中国的“散”、“软”以及“可欺”。

可是他没想到的是,内阁跟军部不一样,里面很多是文官,而文官的志趣和思维跟武将又多有不同。

不仅没人笑,还有人继续质疑。

内务大臣马场瑛一是内阁元老,他问自我感觉正极度良好的杉山元:你既然把这些地方军头说得这么不济事,那我倒要问一句,这宋哲元也是北方一军头,他为什么不肯好好与我们合作,而偏要不自量力地向“皇军”进行挑衅呢?

杉山元愣住了,没想到马场平时不声不响,提出来的问题却如此刁钻。

马场大臣的提问,实际就是在点他。

你前面说军头怕我们,不敢跟我们打,可卢沟桥事件却表明,他们连挑衅都敢,怎么会不敢打仗呢?

这就叫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杉山元很痛恨这老头,可是一时又想不到拿什么别的说法来搪塞,只好自欺欺人。

其实……

其实宋哲元原本是想同我们合作来着,问题是我们嫌他不够资格,不想要他。

这个回答真是无厘头得可以,属于公众场合会被人扔烂橘子香蕉皮一类的答案。

马场当然极不满意。

杉山元也意识到自己的话逻辑混乱,不值一驳,老脸腾地就红了。

然而内务大臣还没打算放过他。

我只想问一句,要是“支那”真的敢和我们打,你有多少胜算?

提到这个话题,杉山元重新变得神气十足,又拾起了武藤章的牙慧。

三个月,他们要是敢于反抗,最多三个月,我们就能予以全部解决!

让杉山元感到悲哀的是,会场一片沉默,没多少人认为他说的是事实。

会议无果而终。

出兵中国

 

连橡皮图章都没能盖得上,太让人气馁了。一般人也许就躺倒不干了,但“傻瓜元”生的一个花岗岩脑袋,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内阁有什么了不起,我只要用参谋本部来逼迫一下就可以。

杉山元从华北前线招来“地方强硬派”,加上军部的“中央强硬派”,两派合流,浩浩荡荡地去向参谋总长进行请愿。

从载仁内心来说,其实也是好战的。现在一看,民意汹汹,又有对“不扩大方针”的最新解释,自己说出去的话也能自圆其说,那就照你们的意见办吧。

军部那里一旦名正言顺,内阁再开会议,气氛就完全两样了。

内阁五相里面,文臣已经没人敢吱声,那个在杉山元看来尖酸刻薄的内务大臣马场瑛一也把头低了下去。

唯一还能唱点反调的是内阁中另外一位武臣——海相(海军大臣)米内光政。

 

海相米内光政(左二)不同意对中国开战却是因为看不惯旁边的陆军

他提醒近卫首相,你别听“傻瓜元”忽悠,什么不扩大,如果真的往中国派了兵,那就不是局部战争,而极有可能演变为中日两国的全面战争。

米内不是石原,他不一定真的认同陆军稳健派的主张,他这么说,并非来自于什么个人的真知灼见,而大半是出于海陆军之间的门户之争。

在他的认识中,管你们是强硬还是稳健,反正一个德性,都是吃大蒜的,我们海军喝的是咖啡,怎么能跟你们坐在一条板凳上呢。

再说了,华北一向是陆军的势力范围,像九一八那样,就算立功,海军也分不得半点,凭什么要为他人作嫁衣裳。

为了给首相施加点压力,米内摊开双手,告诉近卫,如果真要开战的话,海军可没作好全面战争的准备。

言下之意,你们硬要打,我不参加,看你们怎么办。

“吃大蒜”的杉山元连正眼都没瞧他一眼。

就知道海军会不同意。这些人除了会装孙子,屁事都干不了。别的不说,就说当年的一·二八吧,点了火却打不了,软蛋一个,后来还不是我们陆军去给你们擦的屁股,亏你还有脸在这里做清高状。

给米内这么一逼,近卫却有些为难了。他本来就是优柔寡断的一个人,这下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见此情景,杉山元嘿嘿一笑。

诸位,少要担心,休要害怕,这回打仗,根本就不需要海军参与,甚至都不需要动用国内兵马。

那派谁去呢?

关东军和朝鲜军。

我告诉你们,这还不是我硬性摊派,是他们主动请缨的!

杉山元的这番话,让近卫转忧为喜,内阁会议也自此完全走上了被杉山元牵着鼻子走的基调。

向华北派兵这一决策在会上得以顺利通过,中间还修改了两个词,原来叫“事件”,现在叫“事变”,表示事态严重。原来叫“出兵”,现在叫“派出”,却是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