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最后关头(第3/7页)

这句话结结实实地把石原给堵住了。

是啊,你能发动九一八,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制造七七呢,都是在江湖上飘的,没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道理。

见“大腕”石原被武藤章说得哑了火,一旁的永津赶紧卷起袖子上来了:我也认为石原君的论断是不对的。

他把“支那”想象得太可怕了。我们哪里需要出动那么多兵力,少量部队威胁一下就可以了。到时“支那”能不屈服吗?

以极小的代价获得极大的收益,谁敢说买卖不划算。这才是日本国防的上上策呢。

两个小鬼讨敌骂阵,强硬派的主帅杉山元随后掩杀过来。

石原的发言,让这位陆相憋了一肚子气,可是慑于石原“民族英雄”和“战略家”的光环,也只得暂时装出虚怀若谷的样子,保持了一段时间的沉默。现在一看,场上形势似乎要扭转过来了,此时不上,更待何时。

杉山元一拍惊堂木:还商量什么商量,事情到这个地步,就得下决心好好地干一场。

我们不光是要解决卢沟桥事件,从现在开始,就应该着手制订计划,攻占“支那”的首府南京!

杉山元的言论立即把室内气氛带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而石原也被深深激怒了。

他坚决反对杉山元的过激想法。

我是主持对苏战略的。我认为,这个时候,我们绝不能因为一个偶发性事件,就将力量消耗在“支那”战场上,必须得分清,谁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什么是日本既定之长远目标。

接下来便是石原和杉山元两个人的“英雄会”,双方各自代表一个派别的山头,展开了互不相让的大舌战。

与石原惯于长线操作不同,杉山元爱的是短线捞金。照他的看法,中国这块肉,要是再不下嘴的话,眼看着就连油腥都要沾不上了。

石原说,我们可以等到把苏联搞定之后,回过头来再与中国计较。

杉山元却说,这哪里来得及啊。你自己都说了,中国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连国共两党都快走到一起去了,而且目前还在加紧备战,如果再“姑息养奸”,以后还有什么机会吞并中国。

倒不如先下手为强,在中国作好准备之前先发制人,打中国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回过头来再与苏美争雄未为迟也。

这就叫做,鱼与熊掌,吾可兼而得之。

本来是集体讨论,等到石原和杉山元一吵开了,别人连插嘴的机会都没了,就看见两个人的口水在漫天飞舞。

既然“吵架的”争不出结果,他们就想起要找一个“评理的”。

应该让参谋总长出来说句公道话。

参谋总长载仁亲王也感到很难办。面前的这两位,一个是九一八时的“民族英雄”,一个是参加过日俄战争的两朝老将(杉山元),一个是参谋本部当仁不让的“天之骄子”,一个是陆军省手执权柄的头牌大佬,偏向谁都不合适。

再听听两人的言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难以决断是非。

载仁想了一会儿说,要不这样吧,对卢沟桥事件暂取“不扩大方针”,以后有什么事还可以再议。

请战报告

 

在载仁作出裁断之后,杉山元当着面不敢表示异议,但其实内心是很不服气的。

一回寓所,他就把武藤章和永津这两个“知己”找来,三个人一道商量,觉得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这一机会。

石原的调调完全是书生之见,说什么就是派十五个师团也没用。那是地道的胡说,眼下之计,应该紧急派出三个师团去华北作战。

说到这里,杉山元不由得长叹一声。

可恨现在的陆军高层都听信石原的邪说,不纳我等之计,如之奈何。

不过他很快就转忧为喜,因为他收到了两份极有分量的请战报告,一份是关东军的,一份是朝鲜军的。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当时关东军是以苏联为主要战备目标的,部队也重点部署在“北满”和“东满”一带,本来抽不出多余精力来窥视华北。

不过,在七七事变之前一个星期,日苏曾爆发过一次冲突,这就是干岔子岛事件,正是这一事件,改变了关东军高层的想法。

干岔子岛位于黑龙江境内,号称黑龙江省“第一黄金岛”,面积是我们熟知的珍宝岛的近三十倍。更让人称羡不已的是,珍宝岛名字里虽含珍宝二字,其实并没有真的奇珍异宝,而干岔子岛却是货真价实的黄金之岛,上面有的是金矿。

和珍宝岛一样,干岔子岛也位于中苏界河主航道的中国一侧。按照“航路中线”的国际公认标准,它跟苏联没有什么关系,可老毛子不这么认为,听说岛上到处都是黄金,他们马上派了部队过来,越界上岛,把正在埋头采金的伪满官员和工人都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