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死亡旅行(第6/6页)

当时这些大小诸侯的表情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对蒋介石深恶痛绝。

看那样子,如果有条件,他们发动兵谏的劲头绝不比张学良、杨虎城来得差,所以西安事变发生的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就发布全国通电,希望能得到外界的纷纷响应。

 

《救亡情报》“西安事变号外”

电报发出后,第一天无人应声。

第二天,宋哲元率先作出了答复。

但是这份电文上,却没有一个字的支持或者同情,全是“忠告”:忠告张学良确保蒋介石的安全。

这当然是二十九军内部商讨过的结果。

萧振瀛走后,秦德纯上位成了第一军师。他在观察众人特别是宋哲元的神色后,先小心翼翼地说了一句:要说老蒋啊,这两年的有些做法确实不咋地。

但是——如果他真有个三长两短的话,情况就更糟了,因为国家没人统领,只会四分五裂。

秦德纯的潜台词一听即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蒋在,我们老睡不好觉,怕他削藩,但要是他不在,一旦日本人打过来,光靠二十九军去顶,那就可能连睡觉的床都没有了,还“藩”什么“藩”。

秦德纯的话确实说到宋哲元的心坎上去了。对啊,怕的就是这个。

看完宋哲元的电报,张学良的心里拔凉拔凉的。

好不容易盼来了电报,发报者的屁股却已经完全挪到南京政府那边去了。

不过,到此时为止,张学良仍然相信有一个人一定会支持他的。这个人就是阎锡山。

还记得一起“犯颜直谏”,流着眼泪说“我们自己干吧”的动人情景吗?

少帅甚至认为,在兵谏这件事上,自己与阎锡山已形成了一种神交默契。

果不其然,到第三天,总算又盼来了复电,而且真的是阎锡山从山西发过来的。

真够哥们儿。

打开函电一看,张学良的手发抖了。

不是激动,而是给气的。

宋哲元不过是“忠告”一下,阎锡山却几乎是在教训人了。

电报上一共提了四个问题,问了五个“乎”,集中在一起,就是说张学良、杨虎城扣蒋的行为,完全是在“以救国之热心,成危国之行动”。

你们闯了这么大的祸,看你们怎么了结。

通篇没有支持,没有理解,没有同情,全是一副兴师问罪的嘴脸。本来应该是最大的同盟者,却突然摇身一变成了最强有力的反对派。

宋、阎的电报一问世,立刻影响了一大片。

除四川的刘湘尚态度暧昧外,起先驻足观望的广西李白、云南龙云、山东韩复榘都赶紧跟进,发电表示支持南京政府。

不过韩复榘却在里面玩儿了一招滑头,明里拥蒋,暗里又发一份密电拥张。

韩复榘背地里在打着什么主意,张学良又岂能不知。这种两面派的手法,只会让他更感伤心和气愤。

以前,我想跟着蒋介石干时,你们全劝我不要“愚忠”,而且一个个信誓旦旦,说要反蒋到底,好,我如今带头反蒋了,怎么样,你们却全哑巴了,甚至喝我的倒彩!

他终于看透了这些人的用心,其实加起来就是两个词,一个词叫虚伪,一个词叫自私。

这个世界上没有朋友,只有两种似乎跟朋友搭界的人,一种叫出卖朋友的人,一种叫被朋友出卖的人。

张学良倍感痛苦。他已经发现,在这场多方博弈中,自己其实并不是一个可以控制全局的主角,而只不过是一枚棋子,一枚无法决定进退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