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5/10页)

能顶住就是好样的。第34师师部进驻萍乡,将另一个团推往前线,在骆湘浦团右侧占据高地,计划转守为攻。

三军士气高昂,身在一线的骆湘浦也摩拳擦掌,但是战局突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转。

你盾坚了,对手的矛也会利。横山勇在主阵地使用的是大兵团急袭战术,来势既猛又快。薛岳将滇军第五十八军拨归王陵基指挥,旨在助其一臂之力,不料第五十八军战斗不利后害怕被歼,急急向后撤退,日军乘隙而入,让第34师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

第34师毫无防备,一时秩序大乱,师部在退出萍乡城时,都没顾得上给前线的骆湘浦下达指示。

在前后受敌的困境下,骆湘浦自行率部突围,追上师部后,又奉命担任后卫。

日军紧随而至,骆湘浦选择了一处叫梨树坳的山头作为防御阵地。

梨树坳山不高,坳口两侧荆棘丛生,这样的地形,敌我双方均难以发挥火力,相对而言,对川军还更有利一些。

骆湘浦指挥重机枪连对准坳口正面,两侧荆棘区则埋伏了密集的步兵,他预计日军为避免伤亡,一定会想办法穿越荆棘。

喝酒不吃菜,各人有所爱。川军擅长的是攀藤过溪以及在山上躲猫猫。日军则是劈刺术厉害,若是空旷地带后玩拼刺,几个人往往都拼不过他一个,因此骆湘浦要求绝不能让日军顺利穿过荆棘。

不出所料,日军从正面进不来,真的派出一股兵来钻荆棘了。

荆棘有刺,只能伏在地上爬行,川军乘机冲入,以多打少,把这股敌兵刺得七零八落,狼狈而逃。

梨树坳是个小型阻击战,第34师所取得的有形成果并不大,但败逃之中还能回头一击,也让王陵基多少得到了一些安慰。

前进阵地、主阵地先后失守,等于长沙周围的两座大门已经洞开,薛岳看出大势不好,为此惶恐不已,坐卧不宁,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薛岳依岳麓山建立炮兵阵地,对日军进行迎头炮击,成为会战的一大制胜因素。

横山勇此次吸取教训,在正面攻击的同时,专门动用一个师团,渡过湘江,迂回到岳麓山之后,向岳麓山发起猛攻。

薛岳计不及此,完全没提防到日军会从背后偷袭,山上的防守兵力配备不足,岳麓山也很快失陷。

长沙城与岳麓山仅一水之隔,日军占领岳麓山后,对长沙形成瞰制之势,长沙再难固守。

1944年6月18日,长沙失守,从第九战区到中国统帅部皆大为震撼。

蒋介石打算放弃粤汉路,移重兵于湘西,并调薛岳至湘西指挥,以守住湘桂路,确保重庆的安全。

薛岳接到电报后没有动弹,说:“我不去给重庆守大门。”

薛岳身为粤系军人,自有他的一套算盘,他要屯重兵于湘南,以便不让日军打通粤汉路,威胁到粤系军人的团体利益。

蒋介石拗不过薛岳,只得同意他移兵湘南。

现在进入了横山勇划分的第三段,即“核心地带”,其目标主要是衡阳。

横山勇预料对手将以重兵坚守衡阳,因此计划以主力发动奇袭,薛岳则急忙调兵部署于衡阳以东,以掩护衡阳之侧背。

王泽浚第四十四军奉调茶陵,接到薛岳的命令,他起初回电说,力量不够,不如坚守待命。

薛岳勒令必须南下,王泽浚只好率部开拔。其实他的力量还是够的,虽然在长沙外围战中略有伤亡,但新近收容了一支从长沙溃出的贵州部队,共有一千多人,补充到各团之后,兵员很足。

在前往茶陵的途中,王泽浚得知杨汉域率第二十军也正开赴同一目的地,而且双方将在一条道路上汇合行进。

四川内战时期,王缵绪是杨森的部下,后在统一之战中反叛了杨森。父辈的恩怨对王泽浚的心理颇有影响,他不太愿意与杨森的部队为伍,唯恐遭其暗算。

王泽浚便以两军同行,会发生拥挤,乃至被敌机轰炸为由,避道而行。这样一来,便落在了后面,薛岳随之取消原令,让他们抢占茶陵以北的攸县。

王泽浚采用的是惯常行军方式,这里要防备,那里要警戒,瞻前顾后,层层推进。他不知道,横山勇在“核心地带”采取的是奇袭战术,一上来就对衡阳外围的各外围据点展开拼命争夺,兵贵神速,哪容得你这么磨蹭来磨蹭去。

第四十四军不仅没能抢占攸县,其军部还被日军围困在茶陵与攸县之间的丘陵地带,幸而那里地形复杂,日军行动不便,未敢大胆进攻,加上主力部队紧急救援,王泽浚方得以脱身。

王泽浚回过神来后,日军已经占据攸县县城,再也攻不下来,只得请准薛岳,将部队撤到茶陵以东进行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