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水师(第6/7页)

“多难,确实是多难!”曾国藩的话里没有一点力量,这使弟弟无法忍受。

“哥哥不也是侍郎吗?处此地位,恐怕对国难比谁都更应关心吧!”

“我是关心的。”

“看不出来是这样。母亲去世是哀痛的,可是……”曾国荃肩膀上憋足了劲儿,弄得他连话也说不下去了。

“光是捶胸顿足,非忧国之士!”曾国藩劝诫弟弟道。

“那倒也是。可是……”

“要带兵去长沙吗?”

“如果可能,我是愿去的。”

“如果不可能,那就只好忍耐吧?”

“那……”

“你是说,也要让我跟你们一起捶胸顿足吗?这么做又有什么用呢!”

“是的。所以……因为没有军队,所以要搞军队,搞团练。在这方面还要哥哥帮忙。”

“朱孙诒已经开始搞了。”湘乡县知县朱孙诒早已在加紧训练壮丁。

“不过,还得要哥哥……”

知县正七品,不算是什么大官,在中进士的人当中,成绩较差,名次较后的人,一般最初都是当知县。像曾国藩这样在中进士时名次较前的人,一开始当的官儿就比知县大得多。侍郎是正二品,巡抚是从二品,所以侍郎的地位比巡抚还要高。曾国荃话中意思是,知县虽拼命搞团练,但若当大官的曾国藩能够出马,团练会更有力量。

“只要哥哥跟乡绅们打声招呼,分量可不同啊!”搞团练也要经费,光是让年轻人吃饱肚子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侍郎出来说句话就可能筹措到很多钱,比知县说话的效果要大得多。曾国荃这么认为。

“会是这样的吗?”曾国藩仍仰首望天。

“不光靠地方士绅捐款呀。若哥哥能出来主持湘乡团练,北京总不会一点不照顾吧。”

“天真!”曾国藩这时才把目光转到弟弟身上。

“为什么?”弟弟不理解遭到哥哥斥责的原因。

“你打算向北京要钱吗?”

“给一点预算就……”

“我明白地给你说吧,现在国库里只有五六万两银子。自长毛贼造反以来,用于镇压的费用已超过一千万两,在一小撮人造反初期就花了那么多钱。现在他们自称有五万、十万人,北京只那么点儿库存,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

曾国荃答不上话。

“不要指望北京会给一个铜板。要搞团练,必先筹钱,捶胸顿足,一个子儿也不顶!”

“我明白了。”曾国荃低下脑袋。

“不管怎样,战争情况要随时告诉我。”

“是!”曾国荃眼睛一亮,他从哥哥的话中已了解到哥哥还是在为国事担忧的。

“听说瀚章已从永定驰赴长沙,带去了一些兵。”

“哦,瀚章……”

李瀚章是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的弟弟。

此时,李鸿章算是个中级官吏,弟弟则不过是小小的代理知县。

“瀚章调任益阳知县,在赴任途中,他没有去任所,却先进了长沙城。”

“这样也许更好。”曾国藩低声道。

益阳县在被太平军占领时,刚刚更换知县,知县的位子实际上是空的。太平军每占一个城一镇,先杀地方长官。益阳县由于人事变动,没有知县可杀。本来李瀚章已被任命为益阳知县,但这位血气方刚的年轻知县,在途中却跑进长沙城里去指挥军队了。

岳州城里,感到恐慌的不只是提督博勤恭武一人,文官们也心惊胆战,大家都知道,太平军要杀官吏。岳州城是岳州府所在地,同时也是岳州府所管辖的一个县——巴陵县,那里既有知府,也有知县。知府从四品,是相当高级的官吏,当时岳州知府叫廉昌,巴陵县知县叫胡方谷,正如唐正财所说那样,这些官儿都没什么才干。

十一月一日,向荣才率兵从长沙到达湘阴。“掌握不住长毛贼的路线”——这是他迟迟不离开长沙的借口。其实他早已了解了太平军的行踪。若迅速行动,必然要和太平军交手,他害怕。到达湘阴时,太平军离开长沙已十二天。也就是这一天,徐广缙来到长沙。向荣在湘阴给岳州写信说:“死守岳州一两日,定奔赴救援。”十一月二日,这封信送到岳州城。但是,岳州城里已无收信的人。廉昌和博勤恭武早已出东门逃跑了。

“因急事外出!”知府秘书解释道。

“卧病在床!”提督的老幕僚回道。不用说,老幕僚就是陆老头。

十一月三日早晨,胡方谷弃城逃走。当天下午,太平军逼近岳州城。

城内发生了暴动,有人与太平军暗通消息,也有流氓地痞乘机放火抢劫。

岳州城四门大开。太平军分成三队,陆续进入岳州。虽不时有枪声,好像有抵抗,但极其微弱。大军兵不血刃,进入岳州。

城中,一处太平军未到的地方,上演了一幕丑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