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储位之争(第15/16页)

“不出三十年,此女将取代陛下,甚至会诛杀李唐皇室子孙。”

唐太宗当时就要下令清理后宫,将所有武姓一一斩杀。结果李淳凤又说万万不可,说既然是天意就天意难违,此女既然是上天派来接管李唐江山的,那就一定不能杀,何况三十年后,此女年岁已大,会变得仁慈,不会那么凶残,如果此时将此女杀掉,上天会再派来一个更年轻的,那也将会更残忍……

于是,唐太宗断了清理后宫姓武妃嫔的念头,但对武姓女子的戒备心却丝毫没有断过。

如今,一个“凶狠”的武姓的女子,竟然真的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唐太宗看着跪在那里的武媚娘,心里竟然生出惧意来。

“不!朕绝不能让你得逞!”唐太宗心想。

唐太宗的一切心理变化,武媚娘并不知道,也就不知道不说别的,就是她的“武”姓,都将注定不会再受到唐太宗的宠幸,即便她用任何方法,任何手段都不可能。

自此,武媚娘的才人身份,直到唐太宗离世都没再变过。

(10)

武媚娘意识到她不可能得到唐太宗的宠爱,是在她自荐可以驯烈马时,唐太宗看她的眼神。那眼神里没有喜欢,有的只是让她说不出的感觉。虽然不知道唐太宗为什么会这样,但武媚娘却知道,她得到唐太宗宠爱的机会没有了。

不过,让她奇怪也一直想不通的是,自那次“驯烈马事件”后,唐太宗时常会点名让她陪伴左右,陪伴又不让侍寝,武媚娘处在了半妃半婢的尴尬境地中。

其实,唐太宗时常让武媚娘跟随左右,只是为了看着她,让她没有机会成为那个“武姓女王”。可谁知,这反而促使武媚娘遇上了太子李治。

李治不是唐太宗心目中的帝王人选,但对这个在他看来有些懦弱的儿子,唐太宗却是格外的疼爱的,这种疼爱,很大程度上源于长孙皇后的离世。长孙皇后的过早离世,让唐太宗把对长孙皇后的感情,全部寄托在了这个他和长孙皇后的最小儿子身上。因而,自长孙皇后离世,李治便能自由出入他的宫殿。

贞观十七年,李治被立为太子。随着唐太宗的嫡长子李承乾的去世,以及次子李泰居住在均州,唐太宗的身边也只有李治了,对李承乾和李泰的思念,也都全部投注到了李治身上。因此,他经常召儿子李治进殿。

于是,在一个有着微风和斜阳的午后,太子李治像往常一样,慢慢向唐太宗居住的甘露殿走去,突然,他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香味,那是他一直痴迷的香味——茉莉花香,也是他母后长孙皇后留在他记忆里的,独有的香味。

“真香啊!”李治禁不住喃喃一句,在深深嗅了一下后,转而拐向一条小道,寻花香而去。慢慢地,香味越来越浓,而随着香味越来越浓,他看到一位身着淡蓝薄衫的女子翩翩而来。

不知道为什么,李治在看到那女子时便怔在了那里。女子看到他,并不显得惊慌,也没有停下脚步,更没有躲开,而是继续迎面朝他走来。待女子走近,李治从女子的服饰中看出,她是父皇的妃嫔,心里顿时生出淡淡的失落。

不过,李治仍然目不转睛地看着缓缓向他走来的女子。

女子离他更近了,面若桃花,鬓如墨云,眼若寒星……雪肤柔肌的她,面带微笑,走路袅袅婷婷。在与他即将擦肩而过时,女子稍稍偏了一下头,便与李治的眼神对上了,四目相对,李治的头嗡的一声,整个人都晕晕的。

女子刚刚还微笑的眼神,突然出现了一丝哀怨,李治似乎听到了她的叹息声。李治的心莫名地的一痛,紧紧盯着女子,却见她那红润的粉唇在轻轻蠕动,似乎是在说话,但又没有声音发出。

两个人擦肩而过,女子的薄衫轻扫李治那裸露的手背,李治禁不住身体一颤。

女子走远了,李治依然盯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不忍离去。

“唉!”李治轻叹一口气,正要转身离去,突然,女子停了下来,且缓缓回头,深深看了他一眼,给了他一个媚笑。

那一眼,那一媚笑,瞬间让李治的身子一麻。

“你叫什么名字?”李治喃喃着,“本王怎么从来没见过你?”

女子消失不见了,李治依然站在那里,好久都不愿意离开。

这天,唐太宗再见到李治时,发现他有些魂不守舍。

“雉奴(李治的小名)!”唐太宗叫了一声,“是身体不舒服吗?”

“回父皇!”李治回过神来,急忙说,“儿臣……儿臣只是昨日看书时间太久,没睡好……”

李治撒谎了,这是他第一次在父皇面前撒谎,不擅长撒谎的他,脸红了。

“好!”唐太宗欣慰地笑了,“看书是好事,也要多注意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