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人治(第9/23页)

“啊?”张夫人又是一阵尖叫,从椅子上弹了起来,扭着小脚跑到儿子面前,又哭又笑道,“奇儿,真的吗?是真的吗?皇上真得不会治你爹的罪?”

“放心吧,娘!爹一定没事的!”张长奇大声说完,又冲张玄素说,“爹,皇上见你,一定是听到景州百姓都说爹是大清官,这才……”

张长奇还没说完,张玄素便冲儿子摆了摆手说:“不!不会!不会的!如果真是这样,也用不着召我进京觐见,即便要召我觐见,也不会这么急。不会的!”

“怎么不会?”张长奇争辩道,“爹说皇上治你罪是因为你是前太子的人,可前太子身边的魏大人,如今不是还好好的吗?皇上不仅没治他的罪,还重用他呢。”

“你说魏大人?奇儿呀,你爹怎么能和魏大人相比?魏大人有治国之才,皇上自然要留他重用!”张玄素还是不停摇头,“你爹位低无才,皇上正好拿我开刀,好杀鸡骇猴!自古以来,哪个新晋帝王不是‘打捧’双管齐下?你爹这次呀,即便死罪难免,也是活罪难逃!”

刚刚还一脸笑容的张夫人,瞬间又落起泪来。

“再给我来一碗!”张玄素冲夫人说。

张夫人朝门外叫了一声“小环”,一个丫鬟模样的小姑娘跑了进来。

“再给老爷下一碗面!”张夫人话音刚落,小姑娘便拿着张玄素的空碗出去了。

“爹!就算你说得对!可如果皇上真要治你的罪,怎么可能让你自己去京城?不是应该派锦衣卫来抓您进京吗?”

张玄素愣了一下,确实如此,即便不派锦衣卫来抓自己,也应该让景州衙门的衙役来带自己去吧!自己怎么没想到呢?

……

“张爱卿!”

唐太宗的这一声,将张玄素拉回到了现实。

“臣在!”张玄素回了一声后,这才反应过来,皇上称呼他为“张爱卿”。他心里一喜,心想,看来儿子的猜测是对的,自己不会死了。

“朕早闻你是大清官,朕就想问你,隋朝为什么会灭亡?”

唐太宗的这句话,顿时又让张玄素刚刚放下的心吊了起来。他想,皇上这是什么意思?问这句话有什么用意吗?莫非是在试探自己?难道是自己曾在窦建德面前说只忠于隋朝廷?不管了,不管皇上是何用意,只要说出自己的看法就是了。

于是,张玄素说:“回陛下,从古至今,很少有像隋朝那么乱的了。而之所以会那么乱,臣以为……”

张玄素停了下来,他微微抬了抬眼皮,正巧看到唐太宗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便深吸一口气,继续说:“臣以为,隋朝之所以那么乱,全是因为君主专制独裁,这才导致法纪日益混乱。”

“哦?”唐太宗挪了挪身子,将身体微微朝前倾说,“说下去!”

“臣以为,一个大国的君主,如果日常事务事无巨细,什么都管的话,怎么管得过来呢?即便一天处理十件事,很可能有五件都没处理好。因此,臣以为,对日理万机的君主来说,事事都自己处理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一旦没处理好的事情越积越多,矛盾就会越来越多,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好!说得好!”唐太宗禁不住大叫一声,“赏茶!”

两名宫女悄悄走了进来,一会儿工夫,张玄素的面前便放了一杯热乎乎的,还冒着热气的茶水。

“谢主隆恩!”张玄素心里一阵激动,正要下地跪谢,却被唐太宗拦住了。

“喝口茶吧!喝口茶继续说!继续说,那君主要怎么做才好呢?”他问。

有了皇上赏的这杯热茶,又有了皇上的赞赏,张玄素紧张的心情彻底放松了,心情一放松,思路也更清晰了,继续说:“如果君圣明贤,臣子得力的话,每位臣子各管其事,尽职尽责,那么朝廷也便可以无为而治了,做到了如此境界,又有谁人敢来冒犯呢?”

唐太宗若有所思,慢慢点了点头。

张玄素继续说:“隋朝末年虽然叛乱四起,可真正想夺天下的,也没多少人,算下来还不到十人。其他的,大都只是想保全自己,然后等明君出现。这说明什么?说明即便那时候,真正想叛乱,有着一己私利的人也不多。最终叛乱,也只是君主不让他们有安稳生活,他们才不得不叛乱而已。”

张玄素说到这里,微微抬起了头,认认真真地看了唐太宗一眼,见唐太宗果然容貌周正,眼神犀利,有帝王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