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喋血玄武门(第6/16页)

李世民的这些话有种安排后事的意思,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互看一眼,知道不能再让他说下去了,再说下去,怕是又要动摇他的决心了。长孙无忌正要开口阻止他说下去,突然听到房玄龄朝右边一看说:“秦王妃来了!”

李世民刚刚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妻妾和孩子,听到长孙氏来了,急忙站了起来。

“她怎么还没休息?”这么自言自语了一句后,又解嘲道,“这样的时刻,她怎么可能睡得着?”

长孙氏不仅没睡着,而且还亲自下厨做了很多酒菜。看着长孙氏和身后的侍从端着酒肉过来,李世民鼻子一酸。他不知他们此次是否会成功,甚至能不能全身而退都不知道,自己死了也无所谓,经历过无数战争的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她呢?她还那么年轻……

“你怎么来了?不是让你休息吗?”李世民迎上前去,红着眼睛,假意责怪道。

“以前夫君出征,妾都跟随夫君左右,如今,夫君又要去出征,妾怎能不参与进来?”长孙氏微笑道。

“这次和以前每一次都不……不一样,这次更……更危险……”李世民看着有着娇媚面容的妻子,心里顿生愧疚。

“夫君这是忘了吗?妾说过,不管多么危险,妾都会和夫君一起承担的!何况,有什么不一样的?都是战争,一场需要赢的战争!”长孙氏说着话,咐吩随从放下酒坛,摆好酒碗。

“夫君帮着倒酒好吗?”长孙氏冲李世民说。

李世民急忙端起酒坛,给每只碗里倒上酒。李世民一边倒还一边说:“孩子怎么样?都睡了吗?”

“应该睡了!”长孙氏说完,抬头看着李世民,微微一笑道,“韦珪妹妹照看着呢,你不要担心!你只想接下来的指挥就行了!”

李世民点点头,他有一肚子话想和长孙氏说,可张张嘴,到底没有说出一句来。

在将倒上酒的碗一只只放进托盘,又将装着牛肉的碗一只只放进另一个托盘后,长孙氏只冲李世民看了一眼,李世民便会意,端起了那个放着酒碗的托盘,然后和端着牛肉托盘的长孙氏向站立在那里,安静等待出征的将士走去。

走到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他们面前时,长孙氏停了下来。

“哥哥,几位大人!”长孙氏的眼神,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脸上一一扫过说,“待给众将士们敬过酒,再为你们敬酒,可好?”

“多谢秦王妃!”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要施礼,被长孙氏拦住了。

“快去吧!”长孙无忌冲妹妹说。

长孙氏就这么跟着李世民来到了众将士面前。当那些将士们看着秦王和秦王妃亲自端着酒肉,郑重地为他们饯行时,全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李世民没说更多的话,只是挨个奉上酒碗,轻声说上一句“辛苦了”。而长孙氏则走到每位将士面前,笑脸盈盈道:“小女子在这里谢谢大家了!谢谢大家对夫君的支持!小女子代夫君敬大家一杯!”长孙氏说完,竟然端起李世民托盘里的一碗酒,一饮而尽。

“夫人!”李世民小声惊呼一声,他还是第一次见长孙氏喝酒。

众人也都叫了声:“秦王妃!”

长孙氏微微一笑,用那纤纤玉指将唇角的酒一抹。

“此刻,在场的所有人,自明日起,都是小女子夫君的……”长孙氏看看李世民,“夫君的兄弟!”

“本王敬各位兄弟一碗!”李世民听完长孙氏的这句话,一时血脉贲张,端起一碗酒来,一饮而尽。

一碗酒下肚,刚刚还低沉的心情顿时高亢起来。在场的每位将领全都激动不已,喝下了手里的那碗酒。有了秦王、秦王妃的这番话,即便明日凌晨死在这场战争中,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敬完众将士后,李世民和长孙氏又端着酒肉来到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张公谨、侯君集、尉迟恭等人面前。

长孙氏在敬酒前,先向他们深深一施礼,这才说:“小女子代夫君敬众位大人!众位大人对夫君的恩德,小女子没齿难忘。从明日起,众位大人的夫人便是小女子的姐妹!”

长孙氏说完,又端起一碗酒,一饮而尽。

众人又是一阵惊呼。此时的房玄龄、尉迟恭他们,还有谁不感动?别说是在为秦王夺天下了,就是直接让他们为秦王死,他们也心甘情愿。于是,全都一口干了那碗酒……

一碗好酒,几块好肉下肚,个个精神百倍,却也个个神色凝重。这是一场只能胜不能败的仗,这是一场和以前不一样的仗,他们知道,胜了是功臣,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败了则是逆臣,项上人头落地!

他们必须全力以赴!

第八十一节 埋伏临湖殿

(5)

公元626年7月7日凌晨,也就是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凌晨。晨光熹微,月亮的光芒正慢慢淡去,星光也已渐渐隐去光亮,此时的长安街头,如同那些正陷入半睡半醒间的人,意识模糊着。街上并没什么行人,只有那早起的小猫小狗,悠闲而懒洋洋地在大街上踱步,寻找着能填饱它们肚子的食物。也只有此时的长安大街,似乎才是真正属于它们的,所以它们要尽情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