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杀机重重(第18/20页)

“父皇,儿臣觉得,四郎领兵出征经验虽然不如二郎,可若有了燕王(李艺)的协助,想必不会比二郎差!”李建成说完,看着李渊。

李渊想了想,实在没有其他人了,也便轻轻叹了口气:“那就这样吧!”

李建成心里一喜。

推荐齐王李元吉和燕王李艺,自然有太子李建成的打算。除了可以阻止李世民出征,以免军权落在他手里之外,还有其他原因。

就在太子李建成推荐齐王和燕王统兵御敌时,秦王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以及高士廉也在秦王府里商量此事。

“突厥入侵,也许对你是个好事!”高士廉说,“此次统兵伐突厥,一定非你不可!还能有谁呢?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没错!这是一次挽回颓势的绝佳机会!”长孙无忌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想不到啊,关键时刻,倒是那突厥帮了你,送了你一个大礼!”

李世民也笑了,笑得很开心。谁说不是呢?只要他李世民执剑跨马,将突厥赶回老家,谁还敢忽视他的作用?到了那时候,他就又能抵达他人生辉煌的顶端了。如今的颓势,还不是因为久未出征的原因吗?

“哼!遇到外敌入侵,除了我二郎统兵出征,还有谁有这能耐?”李世民近期以来的颓废全部消失了。

然而,令李世民以及高士廉和长孙无忌都没有想到的是,对于谁出征讨伐突厥,他的父皇和太子、齐王已经有了定论。因此,即便他想在上朝时将自己如何驱除突厥的策略说出来也都没有机会了。

上朝那天,太子李建成第一个站了出来,提出让齐王李元吉率兵抵御突厥。李世民当时就愣在了那里,旁边的长孙无忌也怔在那里。

“四郎不行!”李世民忍不住了,站出来反对,“四郎没有抵御突厥的经验,如今突厥气势很盛,一旦失败……”

“是!我不行!我做不到用‘金帛换和平’。”李世民的话还没说完,李元吉便阴阳怪气地说了一句。

李世民顿时气得浑身发抖。

李元吉所说的“金帛换和平”发生在两年前,当时,也是突厥进犯李唐,李渊派李世民和李元吉一起率兵前去抵御突厥,谁料领兵的一名突厥首领和李世民认识。

原来,几年前,李世民去一边境处打猎时,看到了一只老虎,在他拔箭射出后,老虎应声倒地。李世民很是兴奋,没想到一箭就射死了老虎。谁知就在他拍马赶到老虎的尸体旁时,却发现那里已经有一群突厥打扮的人围在老虎身边了。

再看那只老虎,身中两箭,一箭是李世民射的,另一箭则是那突厥人射的……

两个人共同射中了一只老虎。

对于这只虎究竟死于谁的箭下,双方争论不休,互不相让。当然,争老虎于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李唐朝廷和突厥的常年领地之争才是他们的矛盾所在。

因此,刚开始的时候,两方是仇人相见分为眼红,剑拔弩张。不过,突降的大雨让他们不得不躲在同一个山洞,狭窄的山洞又让他们不得不靠近……最后竟然还坐在一起喝酒吃肉……

因此,当李世民发现自己的敌人是老相识时,便走到阵前与那人私语了一番,最后,在李世民给了突厥一些财物后,突厥退兵。

李世民当时还在为自己的聪明,不费一人一卒,只费了一些金银财物就退了突厥兵而自豪,结果回京后却被李元吉诬告,说他和突厥勾结。因为此事,李世民还曾向李渊解释了很久。

不料此时事却在出征伐突厥时被李元吉提起,李世民很是气愤。就在他想辩解时,李渊却同意了李建成的意见。

“此次出征,就让四郎和燕王一起统兵前往吧!”李渊说的时候,只是轻轻地瞟了李世民一眼,“四郎也需要多去锻炼锻炼!”

那一眼,让李世民的脸瞬间就红到了脖子根,他紧握双手,怒目瞪着李元吉。如果不是长孙无忌在他身边不停地小声提醒他,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指不定他会做出什么更失态的事来。

“父皇!儿臣还有一请求!”李元吉第一次在和李世民的争斗中占得上风,很是得意,故意看了李世民一眼才说。

“说吧!”李渊说。

“秦王府的兵久经沙场,经验丰富,战斗力极强,且个个都能以一抵十,如果儿臣带着他们出战,一定会凯旋的!”李元吉说。

刚刚还被气得发抖的李世民,瞬间又被李元吉的这句话惊呆了,他一脸惊愕,看看李元吉,又看看李建成,心想,你们要干什么?

就在李世民愣神的时候,李渊答应了。以李元吉的能力出兵讨伐突厥,他实在不放心。不过,有了秦王府里的那些精兵强将,胜利的概率也就大了很多。

“谢父皇!儿臣还有一请求,那秦王府的尉迟将军英勇无敌,儿臣想让他担任北伐军先锋!”李元吉又说,很是得寸进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