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江都事变(第6/7页)
李世民正是因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才在如何对待小皇帝隋恭帝上,执意不杀,执意让他禅位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得民心者,才能更长久地拥有政权!”之后,李渊每每提起这件事,李世民都据理力争。
最后,李建成也站在了李世民这一边,认为还是让小皇帝主动禅位的好。既然两个儿子都这么说,李渊也就同意了。他也想得民心,之所以等到现在才“谋反”,不就是在等待机会,等待一个隋炀帝杨广彻底失去民心,自己得到民心的机会吗?如若放掉小皇帝一条生命,就能获得一个得到民心的机会,自己为何不做?
得民心,大行仁政、德政是之后李世民治国的思想基础,也是“贞观之治”的远因,而这思想基础,就是从对待隋恭帝杨侑上开始的。
(5)
识时务者为俊杰!
小皇帝隋恭帝,从当上皇帝那刻起,便在计算着自己下台的日期。虽然只不过十三岁,但他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处境。在得知自己的爷爷,太上皇被禁卫军勒死,自己的弟弟赵王被砍了头之后,隋恭帝杨侑很长时间都没有睡个安稳觉。他庆幸自己不被爷爷喜欢,没被带到江都去,更庆幸李渊父子没有像禁卫军杀死弟弟和爷爷一样,砍了自己的头,还让他当了皇帝,虽然这皇帝做得很窝囊。
隋恭帝更加小心谨慎了,他不想死,他想活命,只要能让他活着,管他当不当皇帝。刚刚坐上皇位时,那份满足和高高在上,很快就被爷爷和弟弟被杀后的惊恐和害怕取代了,他时刻担心自己被杀,时刻想着怎么才能不被杀。
“如果不当皇帝就不会被杀!那朕不做皇帝了,不做了。”好几次,他对身边照顾他的人说。
隋恭帝杨侑就这么在恐慌和害怕中度过了半年,终于,他等来了裴寂和他的密谈。没有犹豫,丝毫犹豫都没有,他迫不及待地答应了。
“别杀我!让我做什么都行!”他可怜巴巴地说。没有自称“朕”,那刻的他,就是个孩子,一个渴望无忧无虑生活的孩子。
在裴寂的授意之下,杨侑颁布了诏书,宣布自己为了天下黎民百姓,愿意退位,愿意把皇位让给唐王李渊。
虽然这一切都是李渊父子和他的亲信策划的,可李渊还是要假意推辞一番。
李渊竟然不要皇位!杨侑由于不知李渊是假意推辞,越发害怕了。皇位、玉玺,在那刻对他来说,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多留一天在手,自己就多了一份危险。
“求求你了!接下吧!求求你了!”他惊恐地想。在裴寂的又一次秘密授意下,他继续让位,李渊继续“辞让”……终于,在经过三次“辞让”后,李渊“万般无奈”地接下了玉玺,坐上了皇位,改号武德元年。
李渊的激动和兴奋不言而喻,而那杨侑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心想,这下该安全了吧!他哪里知道,他的危险根本就没有解除。
李渊没有要他的命,夺他的位,而是让他禅位,不是因为好心想留他一条命,而是为了堵臣民的嘴,暂时留下他一条命。留下他,毕竟是个危险,对李渊这种不能有“万一”的人来说,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自己在这件事上有忧虑的。
当然,一定要置杨侑于死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杨侑知道得太多了!他必须死,他知道李渊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更知道自己是在谁的授意下禅位的,这些都是秘密,这些秘密,越少人知道越好。
“只有死人才能守住秘密!”李渊悄悄对裴寂说,裴寂让他放心,说自己知道该怎么做。
杨侑直到死的那刻,才知道李渊的手段,才知道李渊的心狠手辣,才知道李渊想得到的东西太多了,他不仅要天下,还要让天下人相信,他才是真正的天子,他之所以坐上皇位,是天命难违,是众望所归,是在拯救天下黎民百姓于水火中……
杨侑死的时候只有十五岁。
公元619年5月的某天,他突然生病而死。得了什么病,没有人知道,没有人敢说,大家只说他因病而死。很多人只是怀疑杨侑的死因和李渊有关,只有李世民坚信,杨侑是父亲派人杀死的,对于自己未能阻止父亲杀死杨侑,李世民很是难过,这难过是因为妻子长孙氏,长孙氏在得知杨侑死了后,伤心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想不到父亲这么狠!”李世民想。也许,与父亲政治上的分歧,也是从那时开始的。从这件事上,让他得知,在对皇位的追逐上,没有人心慈手软。
杨侑的死确实不是生病而死,而是因为李渊的一个梦。
公元619年5月的一个晚上,李渊做了一个梦,梦到了吐着舌头、满身是血的表哥杨广。杨广拖着长长的舌头,狞笑着,嘴里喊着“还我天下,还我天下”。在他拔出箭来,想要射向杨广时,突然,他的身后出现了杨侑的身影,杨侑手拿大刀,朝他冷笑一声,砍向了他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