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江都事变(第5/7页)

在如何让小皇帝隋恭帝让位上,李渊的周围也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以李元吉、裴寂为首的“一不做二不休”,让他走他爷爷杨广的路,灭口。他们觉得,只有死人最让人放心;另一种则是以李世民、刘文静为首的主动“禅让”。李世民觉得,既然前面演戏已经演了这么久了,何必还要在这一刻原形毕露?

“主动?谁会主动让出自己的皇位?即使是那傀儡小皇帝,想必也是不会主动让位的吧,更不要说杨家皇室成员和拥护杨家皇室的那些臣子了。”

李元吉对哥哥李世民的“禅位”观点嗤之以鼻,觉得他痴人说梦,多此一举。

“臣还是倾向于齐公(李元吉)的观点,小皇帝一日活着,杨家就不会死心。即使在威逼之下他禅了位,什么时候死灰复燃还很难说,最一了百了的做法就是让他们没有了念想!”裴寂说话向来很慢,此时仍是如此,说的时候也一如既往地看着李渊,看着李渊表情的变化。

“臣同意秦公的意见,我们一旦杀了小皇帝,那就要永远背负‘谋反’‘弑天子’的罪名了,建立新朝代,需要人心。”刘文静说。

其实,刘文静内心还是倾向于李元吉和裴寂的一了百了的,他也觉得留着小皇帝就是留了个隐患,现在隋恭帝还小,赶他下台很容易,可等他长大了,积蓄了自己的力量,很难说杨氏集团会不重夺皇位。不过,因为讨厌裴寂,为了反对而反对,也便跟李世民站在了一起。

对李渊来说,“弑天子”的罪名,他确实不愿意背,但从现实利益来说,他又认同李元吉和裴寂的观点,那小小的皇帝,结果他的命何其容易,何必要给自己留个后患呢?李渊拿不定主意了,他看着长子李建成。

李建成在这一问题上始终沉默,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这让李渊有些不解。

“大郎,你怎么看?”李渊问。

李建成慢慢说:“四郎说得没错,只有死人让人最放心,只有死人不会反扑,可二郎说得也有道理,对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孩子……有些太残忍了!”

李渊不满地瞪了李建成一眼,眉头一皱,他对李建成以“太残忍”作为不杀杨侑的理由很是失望,有“妇人之仁”如何能成事?

“那这事就先放着吧!”李渊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在这件事上,李建成的观点让李渊失望,李世民的观点则完全出乎了李渊的意料。李建成天性敦厚,有“妇人之仁”不奇怪,虽然李渊不希望李建成有“妇人之仁”,因为这不是未来储君该有的。可在他眼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李世民,怎么倒不主张灭口了呢?

其实,李世民刚刚开始也是抱着灭口,免得再惹祸端的想法的,只是在和妻子长孙氏说起时,长孙氏觉得不妥。

“得天下容易,难就难在治理天下!真正留后患的,不在人,在于失去人心!”

长孙氏的话,让李世民沉默了,

“夫人觉得不该杀掉那个傀儡?”虽然知道了长孙氏的意思,但李世民还是问。

“既然他已经不再是夺取天下的障碍,为什么还要有杀戮呢?这种没有意义的杀戮,必定会遭天下人非议的。何况,不管怎样,他都是天子,是当今的天子!杀掉当今的天子夺取政权,又能让多少人真心臣服?”长孙氏说着话,摸了摸隐隐有些凸起的肚子说,“咱们有孩子了,作为母亲,不希望十三岁的他无辜送命!放他一条生路,好吗?”

长孙氏带着哀求的语气,让李世民为了难。

“虽然夫人说的是,我们不该杀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可保不准有人会拿他当棋子啊!虽然以他现在的力量,不足以成为我们的敌人,可他身后的人呢?等他长大了呢?难道不会对夺取他们杨家天下的李家心怀仇恨吗?何况,一个坐上过皇位的人,又怎肯甘心向我们称臣?”

“得民心者得天下啊!”长孙氏知道李世民的担心,淡淡笑道,“若能得民心,还会怕谁威胁呢?大隋之所以这么快灭亡,并非因为诸侯争霸,而是不得民心啊!如若得了民心,天下百姓个个呼万岁,又有谁能推翻?”

李世民仔细想想,禁不住微微点头,暗自赞叹妻子的眼界。看那起义军风起云涌,像那韭菜,怎么割都割不完。上头的割了,下面的又长出来了。为什么?还不是因为隋炀帝的刚愎自用、不得民心吗?自己和父亲之所以能招募那么多的英雄好汉,不就是因为隋炀帝不得人心,让那些英雄豪杰失望了吗?还有,隋炀帝在江都能被禁卫军要了命,为什么?还不是不得人心?连身边的人都要背叛吗?看来,还是自己的妻子说得对啊,隋朝的灭亡!根本不是因为他们父子谋反,而是因为当政者不得民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