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李渊摄政(第3/7页)

一时之间,窦氏劝诫舅舅周武帝的事,就这样被那几位在场的大臣口口相传,传到了长孙炽的父亲长孙兕那里。长孙兕感慨不已,又将此事说给长孙炽。当然,说此事时,除了夸赞窦氏外,他还有让儿子长孙炽娶窦氏的意思。

可惜,长孙家还未来得及向窦家求亲,北周就被灭了,说亲之事也就耽误了,可窦氏的美貌和才智,长孙炽就再也没有忘记过。

虽然北周已灭,但美丽高贵的窦氏到了出嫁年龄后,追求者依然络绎不绝,这让窦氏的父母犯了难,到底选哪一个呢?选哪一个才能配得上自己那相貌美丽,才华出众,智勇双全的女儿呢?最后,父亲窦毅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自小就有主见的女儿。

窦氏没有像其他同龄女孩,说起嫁人之事时害羞不语,更没有说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类的话,她只是略加沉思片刻便说:“这样吧!比武招亲!谁要是两箭各能射中门屏上的两只孔雀眼睛,女儿就嫁给谁。”

窦氏说的时候,小脸很是严肃。窦毅的夫人吃惊不小,就像当年听她说恨自己不是男儿身,不能替舅舅家报仇一样,脸色瞬间就变了。哪有女儿家自己找夫婿的?还用这种方式,这不是游戏吗?

窦毅可和夫人的想法不一样,女儿绝非等闲之辈,也不是寻常女子,自然不能用寻常女子的择婿方式为其选婿,因此,他不仅没有责备女儿,反而为女儿的想法叫好。不过,他还是有些疑惑,问女儿为何要用这种方式选婿。

“从射孔雀的眼睛上,能看出此人的箭术和心性。心浮气躁者,有勇无谋者,抑或遇事慌乱、技术欠缺者,都是不可能精准地射到孔雀的眼睛里去的,这样的人,女儿不要!”窦氏淡淡说。

窦毅听后,既惊又喜,即刻做了安排。也就在窦毅令人在门屏上画孔雀,为选婿做准备时,长孙家正好找媒人上窦家给长孙炽提亲。在听到窦毅要给女儿立屏选婿后,长孙炽虽然惊讶,却也在心里叫绝。自己喜欢的女子,自然与众不同。于是,他也便加入到了“比箭招亲”的队伍中,并拿出已经稍显生疏的弓箭,练习起来。

公孙炽的箭术原本不错,可他没想到,自己碰到了箭术出神入化的李渊,李渊利落地连发两箭,两箭各射穿一只孔雀眼睛,观者无不叫好。如此箭术,又有谁能比呢?

不过,虽然没能娶到窦氏为妻,但却并不妨碍长孙炽喜欢窦氏。此后,长孙炽也就成了李渊家长客,经常和李渊谈论局势,而每当那时,如果窦氏在,都会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她的独到见解,常常令李渊和长孙炽震惊不已,不敢小觑。

长孙炽知道窦氏非同一般,所以才会建议弟弟长孙晟将女儿嫁给窦氏的儿子,还说窦氏培养出的儿子一定不会错。

长孙炽非常有眼光,确实,最后,窦氏的儿子——李世民做了皇帝,而他弟弟长孙晟的女儿长孙氏因嫁给了李世民而做了皇后。

“母亲一直希望我们能替她实现‘匡定家国’的梦想。”李秀英的话,将李世民从回忆母亲中重新拉回现实,拉回到了姐弟俩的聊天中。

“是呀!母亲去世前,抓着我的手不放,说的就是这件事。”李世民仰头看着天空,看着天空中那一闪一闪的星星。都说人死后就会变成天上的星星,那他的母亲窦氏,是不是就是那满天繁星中的一颗,此刻正看着自己?

“母亲没有把你交给奶妈带,也没把你送去上私塾,而是亲自抚养,亲自教你《春秋》《孙子兵法》就是她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了你的身上。母亲觉得我们兄弟姐妹中,只有你……最……最有……可能……”李秀英那有些吞吞吐吐的话,让李世民先是一怔,接着全明白了,他将脸缓缓转向姐姐,姐姐朝他重重点了点头,“知道吗?我也是!我也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了你的身上!你是个做大事的人!”

“父亲……还有……父亲……”

李世民也不知道这话该怎么说出口。他想说,怎么可能?还有父亲在,即便是夺得天下,也是父亲的天下。李秀英自然知道他没说出口的话,替他说。

“如若取得天下,肯定先是父亲坐上皇位,可还要立储君呢?储君又会立谁?那可是未来的天子啊!”

李世民垂下了头,有些丧气道:“这还用说吗?当然是大郎了!大郎是长子!自古以来,立储立长子!”

“可历朝历代,坐上皇位的都是长子吗?”李秀英说完,看着李世民,“不一定吧!”

两个人都不再说话,长久地沉默。最后,还是李秀英打破了沉默。

“大郎!”李秀英缓缓吐口气,稍停又说,“他……大郎确实也不错……可……可他缺少……缺少天子应当有的……唉!怎么说呢?他……没有的……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