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丞相的反叛(第2/11页)

为了继续求解,我们必须对竹简中无法看清的地名“□山”作出合理的解释,搞清楚“□山”究竟在哪里。为什么这样说呢?

2. “□山”在哪里?

竹简上的“□山”,是韩王安居处的地名,这已经是专家们的共识,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山”的地理位置,是在旧韩国境内,还是在秦国本土,是在偏僻的高山,还是在都市的近旁?这个地理问题,关系到秦国对于韩王安如何处置,是千里流放,还是就近安置?这个地理问题,也关系到韩王安的死亡问题,他为什么死亡,他死在哪里?这个地理问题,也关系到昌平君的迁徙问题,他为什么被迁徙到韩王安死去的地方,还有敢死之士跟随?凡此种种,都与“□山”这个地名有关,不首先找到“□山”的位置所在,我们将无法继续追查疑案。

遗憾的是,由于“□山”的“□”已经无法辨认,仅仅根据竹简文字已经无法破解,我们必须另想办法。为了确定“□山”究竟在哪里,我们再来看看秦简《编年记》的这两条史料,这一次,请完全集中于地理的角度:

廿年,韩王居□山。

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士]属。

韩王安被秦军俘虏,是在秦王政十七年;被俘的地方,是在韩国的首都新郑(今河南新郑)。由竹简的文字可以知道,三年以后,也就是秦王政二十年,他被秦国政府徙居到“□山”,次年死去;他死去的地方,也应当就在“□山”。同年,昌平君由首都咸阳徙居到韩王安死去的地方,这个地方也应当是“□山”。由此,我们可以清理出韩王安和昌平君这两个人的两条移动线索。韩王安由新郑到“□山”,昌平君由咸阳到“□山”。“□山”,成了他们移动路线的交会点。韩王安来到这里,死在这里。他死之后,昌平君又来到这里。这个“□山”究竟是一个什么地方,它既安置了亡国的韩国国王,又接受了被贬斥的秦国丞相?

追踪调查到了这里,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整理昌平君的履历书的时候曾经提到,昌平君四十六岁的时候免相出京,被迁徙到了楚国的旧都郢陈。我们本次讲解,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关于昌平君的这次迁徙,《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二十一年……昌平君徙于郢。

将这条纪事,与上面的秦简《编年记》二十一年的纪事,也就是昌平君被迁徙到韩王安死处的记载两相对照,毫无疑问,这两条材料是同一事情的不同记载,昌平君的迁徙地郢,与韩王安的居处地和死去地“□山”,都在同一个地区。前面已经讲过,“昌平君徙于郢”这条史料中的郢,是指曾经做过楚国首都的郢陈,也就是秦国的陈县,地址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市,而“□山”呢?应当是郢陈属下的某一地名。

“□山”在郢陈的地理关系明确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填补秦简《大事记》的记载如下:

廿年,韩王居(郢陈)□山。

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郢陈□山),有死[士]属。

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打开地图,来具体地考察韩王安的迁徙路线新郑—郢陈□山和昌平君的迁徙路线咸阳—郢陈□山的大体走向了。郢陈,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市;新郑,在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这两个地方相距不远,直线距离大约一百公里,可以说是相邻地区。新郑地处豫西山地和豫东平原的分界处,是南北交通的要道。郢陈,是交通东西南北的枢纽,连通黄河水系与淮河水系的鸿沟就流经这里。战国时代,新郑—郢陈之间,是连接韩国和楚国的要道,这个时候都已经被秦军攻占,成为秦国的领土。

韩王安由新郑迁徙到郢陈,是由韩国旧都迁居到了楚国旧都,是被迁离了祖国旧地,但是移动的距离很近,可以说是就近迁居。昌平君由咸阳迁徙到郢陈,是由秦国首都迁居到了楚国旧都,因为他是楚国人,所以说是迁回了祖国旧地,但是昌平君徙于郢,移动的距离很远,而且有敢死之士跟随。这两次迁徙,一近一远,一是去国离乡,一是离京归国,归结处都在郢陈,实在是有些耐人寻味,不同寻常。我们应当如何来理解这两次不同寻常的迁徙呢?

请大家一起来联想,韩王安是韩国的国王,昌平君是秦国的丞相,迁徙这样两位大人物的事情,只有一个人能够决定。这个人是谁呢?当然是秦王嬴政。秦王嬴政为什么会做出这两项不同寻常的决定,这两项不同寻常的决定又为什么都会归结到楚国旧都郢陈这个地方?看来,“□山”地理问题的解决,又引发了新的疑问。这些新的疑问,仅仅依靠对于文献和出土史料的分别解读,是无法完成的,我们必须求助于新的解读方法,或者说,我们必须导入新的破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