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铜戈的秘密

1. 发现铜戈

昌平君是一位活跃于秦楚两国政坛的神秘人物,通过我们的追踪调查,他前半生的身世,已经大致清楚了。

昌平君出生于秦国,父亲是在秦国做人质的楚国王太子熊元,也就是后来的考烈王,母亲可能是秦昭王的女儿。昌平君是庄襄王嬴异的表弟,秦王嬴政的表叔,而华阳夫人则是他的姑母。伴随庄襄王的即位,昌平君登上了秦国政坛,秦王嬴政即位的时候,他是接受委政的大臣之一。秦王政九年,嫪毐之乱暴发,昌平君官居御史大夫,受命领军平定叛乱,成为拥立秦王嬴政亲政的第一功臣,声望和权势都达到高峰。秦王政十年,他接替被罢免的相国吕不韦,成为辅佐秦王嬴政的第二任丞相。

然而,对于这样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不知道他的名字。历史啊历史,你究竟出于什么原因,始终对我们保密,不愿意把真相向我们披露?我们究竟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

幸运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也往往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真实的消息。1982年,一批废铜烂铁从河北省蓟县运到天津,将要被回炉销熔。天津市文管所的工作人员从这批废品中拣选出一件残破的铜戈,在这件铜戈的一面上发现有细如毫发的三行铭文,放大镜下,一共有十七个字:

十七年,丞相启、状

造,郃阳

嘉,丞兼,库,工邪

根据专家们的鉴定,这是一件典型的秦国兵器。类似有铭文的兵器,在全国各地多有发现。这件铜戈上的文字,当然引起了专家们的兴趣,做出了相当确切的释读。今天,我们都来向专家们学习,一起来继续解读铜戈上的文字。

首先来看“十七年”三个字。这是标记产品生产年的数字。古代各国,多以国王在位的年数纪年,铜戈上的“十七年”,是该铜戈制造时在位的王,也就是史书中不时见到的“今上”的第十七年,至于这位“今上”究竟是哪一位秦王,当时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到了今天,就变成了谁都不知道的秘密,成了有待破解的历史疑案,也成了有待考证的历史学上的问题了。这样说来,历史学上的问题,多是时间给我们制造的麻烦。这三个字告诉我们,该铜戈铸造于某位秦王在位的十七年,至于是哪位秦王,有待考证。

“丞相”,秦国政府的首席大臣,是监督该兵器制造的最高责任者。“启”和“状”,人名,某秦王十七年制造铜戈时,两位出任丞相的人的名字。

“造”,制造。“郃阳”,县名,该铜戈的制造地,当时属于秦国首都内史地区,在今天的陕西省韩城市南。

“嘉”,负责铸造该兵器的工师的名字。

“丞兼”,丞,副工师;兼,副工师的名字。

“库”,库,保管该武器的仓库;,该仓库负责人的名字。

“工邪”,工,铸造该铜戈的工匠;邪,工匠的名字。

俗话说,一叶知秋。以这件铜戈为例,我们可以大体看出秦国武器制造的流程与制度。每一件重要的兵器,从生产工人、仓库保管、工场的责任人,一直到中央政府的总监制者,都要在产品上实名记录。这种制度,古代称为“勒名工官”,既是产品质量监管制度,也是产品流通监管制度,可以从头到尾追踪每一件产品的行踪,在各个环节确立责任,不可不谓是一种相当严格而先进的产品监管制度。

现代人自大狂妄,常常低估古人的智慧,眼前的这种古代制度,可能比我们今天的产品监管制度更加严格,大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不过,这已经是另一个话题了,我们还是回到文物考古的追查,历史疑案的侦破中来,考察丞相启和状这两位人物,他们究竟是谁?

2. 你买哪一站票?

历史学是时间的学问,历史学上的问题和疑案,多是时间制造出来的麻烦。在当时不是问题的事情,到了今天就成了难题。就像这件铜戈上的“十七年”,究竟是哪一位秦王的“十七年”?丞相启和状,当年都是天下第一等的大名人,总理大臣一类,家喻户晓,只因为在时间里浸泡久了,褪了颜色,变了形状,就认不出来了。我常常在想,如果时间列车制造成功了,带着疑问坐上去,到历史中去走访走访,不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吗?

又仔细想了一想,事情怕不是那么简单。坐车要买票,售票处的电光板上显示出大大小小的站名,从民国、清朝、明朝、宋唐,一直到汉秦周商,你买哪一站?这件铜戈,我们只知道是秦国的,当然买秦代这一大站了。不过,秦国的历史将近六百年,国君有三十六代之多,秦代的大站之下,还有无数的中等车站和更小的小站,你在哪里下?总不能站站都下来吧,你必须做出判断和选择。这个判断和选择,涉及历史学和考古学中的一门基本学问,或者叫作基本功,称作年代学,也叫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