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第5/18页)

3

刘七爹等想不到金人押送太上皇一行俘囚过境之事,在和尚洞山寨中的马扩却早已想到了,并且预筹应付之策,积极准备行动起来。

今年初,马扩伤寒甫愈,在陈广、巩仲达、沙真等人的掩护下,平安上山。接着就与从五马山寨赶回来的赵邦杰大哥会面,二人就山寨大计、义军今后的动向讨论了几天,暂时规定了分工。

大致上规定赵邦杰今后的任务偏重于组织力量,扩大义军的影响,特别是草建五马山寨。鉴于真定乃四战之地,西山诸寨一直是金人攻击的目标,难免有失守的一天。赵邦杰力主把山寨转移到相距二百多里路,地处庆源府赞皇县以西的五马山寨去。那里本来就有相当基础,经过赵邦杰几个月来的惨淡经营,修建好朝天、铁壁两处主寨,其他的垣墙、关口、壁垒、营栅及居民的建筑物也已大致就绪。原来囤积在和尚洞的粮食物资,也陆续迁往。目前赵邦杰继续留在那里与两河义军首领韦寿佺、刘里忙、李宋臣等往来联络,已拥有新老部队六七万人。马扩上山以后,由于他本人的要求,和尚洞归寨之事,就完全交给马扩去处理了。

他们二人间,在一项根本性的问题上,各自保留着不同的看法。赵邦杰从发展义军的角度出发,曾提出放弃老寨,以全力经营新寨的建议。马扩则利用赵邦杰的论据,反对这项建议,正因为真定乃四战之地,扼南北之冲,若据以出击,可以影响全局,非五马山据守一隅之地可比。这时马扩的目光已注射到下面的一步棋。根据他的分析,东京沦陷,朝廷沦亡,今后金人的措施,不外乎存赵或废赵二途。如果他们实行了后者,废黜赵皇,或自主中原,或另立伪朝,很可能抄辽太宗耶律德光的老文章,尽俘赵氏子孙北行出塞。从东京北上,真定乃必经之途,只要消息打探得确实,组织得法,未始没有可能把二帝及其他天眷从金人手中搭救出来,这样就可以震动全局,大振天下人之士气,乃至于扭转乾坤。因此马扩无论如何,不愿放弃和尚洞这个重要的据点。

灭虏的大目标一致,看起来二人争论的焦点仍在要不要联宋,要不要保宋。赵邦杰虽已改名为赵邦之杰,表示他承认并接受宋朝的统治,那仅出于一时的利用。他对马扩救援赵氏二帝的计划,并不表示太多的热心。不过他也看到万一此举有成,确能振奋全国军民之心,有助于灭虏大计,因此也不加反对,但以不妨碍发展新寨为前提。二人达成了协议。

此时留在和尚洞山寨的兵力已经有限,而且还要逐渐转移到新寨去,所幸西山附近的十八盘岭山寨、胭脂岭山寨的义军头项石子明等人与马扩都有联系,赞同他的计划,主动表示愿意接受他的指挥,有了这一部分实力,马扩的军事计划才能趋于具体化。

据斥候报告,三月以后,金军在河北中西部的部队作了大规模的调整。许多能征惯战的贵胄将领都充实到这条战线来,在东路军元帅府统一指挥下与燕京留守完颜乌野也的部下密切配合作战。真定一路除了原来的杓哥、韩庆和以外,此时又把皇弟名将窝里嗢从前线调回来主持这方面的军事,另派女真都统蒲卢浑、阿鲁保、胡沙虎、渤海万户大挞不也、汉儿万户王伯龙、谋克高彪等分兵驻屯中山、河间、保州等处,确保这一路的交通线,然后相机进攻这几座孤城。前一阶段,完颜乌野也放松了对保州城的进攻,表面上看来形势趋于缓和,实际是两军交替之际出现的空隙,是暴风雨前夕的平静。如果因此产生错觉,放松了警惕,就会贻误大局。保州州将是头脑清醒的人,他派人与马扩联系,就表示他不为假象所迷惑。

根据金军的重新部署,这一路军队的频繁调动,马扩感觉到他等待的时机快要来到了。半个月前,他派了石子明大哥麾下的二头领飞行豹子崔忠前去东京侦事。这个崔忠善于跑路,与金军中的汉儿将领高彪齐名,高彪一昼夜能跑三百里路,跑得兴发时,自己停不下脚,要拖住路旁的大树才得止步。崔忠虽然没有这样神奇,但有耐力,能够连续十天半个月长跑不疲,一昼夜跑两百里路也是常有之事。他两个都身怀绝技,但服务的对象不同,得到的评价也是截然相反了。

崔二哥前年冬季曾为山寨带来金军已经出动的第一个警报。这次他又带来金军押送二帝分路北行的千真万确的消息。那几天,他一直守候在黄河边上,亲眼看到金军陆续渡河,后来金军押送一批俘囚男妇老幼都有,船载过河。被临时拉去的夫子们堕泪说,太上皇、太上皇后以及许多皇子皇孙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