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第6/19页)
萧庆被扭痛得跪在地上,杀猪似的乱叫。这里李若水又大骂完颜希尹、撒卢母,一直骂到粘罕、斡离不,骂到金朝皇帝。金贼虏狗句句不离口。此时的李若水真有贲育之勇,阶上阶下上千名金人都呆住了,不知所措。半晌后,才有十多名甲士上来,挥拳乱打,击碎他的头面,击落两枚门牙。他卧倒地上,口喷鲜血,还是发音不清地怒骂,不曾折掉锐气。
甲士们把李若水拽到一间空屋里关禁,萧庆要泄私愤,派人用马鞭乱击,血流如注。不久粘罕出来传令,须要活的李侍郎,不许乱打。以后两天,却用好酒好肉款待他。李若水绝口不言不语,不饮不食。粘罕又派萧庆三次前去劝降,说的无非是天命人事这一套。李若水瞑目不答。萧庆急了,说:“事已如此,你休执迷,任性而行,恐坏了性命。不是你好人,我岂肯来劝你?”
萧庆扯剥御袍,李若水把他看成为不共戴天之仇,岂能为他几句好话软化。李若水假装瞑目不视,却在暗中摸索土炕上的一碗肉羹,这是他现在唯一可以到手的武器。他连羹带碗猛地向萧庆头上摔去,摔得他长血直流,抱头鼠窜而出。这个“萧骷髅”的骷髅头今天在汉人手里吃了大亏。李若水算是替渊圣、替被根刮得体无完肤的东京人出了一口小小的气。
粘罕无奈,只得派他的亲信高庆裔亲自出马劝降。高庆裔也深怀戒心,事前已派人去搜索一切可被李若水当作武器使用的什物,才敢见面,还坐得远远的,唯恐受到他的猛扑。
“李侍郎,你前日詈骂国相,国相也不见怪,今日反使高某前来劝降。你若顺从他,定与你好官做。”
不管是残辽的汉儿还是宋朝的官员,只要投降金人,不出一年,他们说的汉话都已带有女真人说汉话的腔调了。这真是奇怪的现象。不过李若水无暇计较及此。他曾出使粘罕军前与高庆裔打过交道,算是老相识了。今天给他一点面子,回答了八个字,“天无二日,某无二主”,作为他的最后答复。
粘罕绝了望,派一名监军前去行刑。执刑时,监军定要李若水转面向北,问道:“你回头来也未?”
李若水知道自己的末日已至,他厉声叱骂,不肯转动南向的脸。只要还剩一口气,他炯炯的目光就是一对指南针。监军恨极,先用刀子割裂他的下颐,再割断他的舌头,然后斩下他的首级。他双目不瞑,仍然注视着南方。
李宝死得勇决,刘鞈死得从容,李若水死得刚烈,在民族危亡中,许多人以不同的形式贡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为自己找到光荣的归宿。
4
皇宫基本出清,在京居住的赵家子孙全部就拘,御用印玺全部上缴,御用法服、法物、仪仗、玉辂,甚至太庙中悬挂的列祖影像也都成为俘获品。就金人的一方面而言,“废”的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现在只差最后一步向赵氏少帝正式宣布废黜他本人及赵宋皇朝,就算大功告成。把强梗的李若水杀死后,连实行最后一步时可能发生的小小阻力也去掉了。上述的步骤进行得十分巧妙,可以说以最小的代价,只有萧庆被李若水飞碗击伤,流出一点鲜血,完成最大的任务。女真诸酋,对此都感到满意。
现在他们就要着手进行“立”的筹备工作。
预拟好的废除赵宋的文告中十分强调“人心厌赵”这句话,不过他们看到的事实,至少从东京人的表现来看,情况恰恰相反。现在他们把着眼点放在这一点上,要做到是由东京的百官军民一致要求废赵立张而非他们金人之主张,他们只不过“应天顺人”,执行了大家的意志。割了猫儿的尾巴拌猫儿的食,还说这是猫儿自己要求的,这篇不大好做的文章要做得头头是道,倒也煞费苦心。
女真人善于学习,善于接受对他们有益的东西。记得当年太祖皇帝刚收得燕京,心里不情愿交还给宋朝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后来靠左企弓献上一条妙计,说是燕京老百姓不愿大金以城市归还宋朝。借口民意,历来是统治者的妙用,可是当时还在草创之际,说句谎话,破绽百出。如今时隔三年余,女真诸酋都被教乖了,这出戏演来活泼自如,煞有介事,仿佛军民百官真要拥戴一个他们自己推举出来的真命天子。女真诸酋无疑已把强奸民意这一条学到手了。
刘彦宗慧眼识英雄,早就看中翰林学士吴幵,吴幵向他推荐另一条蹊跷腿,翰林学士承旨莫俦。这次两条狗腿子一齐追随渊圣来到青城。刘彦宗每夜密召二腿去谈话,面授机宜。看看时机成熟,就派他们回城传达二帅令旨,集众讨论拥戴新主之事。最后要缴上一份有全体与会者署名签押拥戴新皇帝的议状,作为金朝废立的根据,才可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