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第3/22页)

三个人在口头骂,在心里骂,固然骂得淋漓尽致,骂得十分痛快,出了胸中一口恶气。不过扪心自问,他们自己又何尝不变?其实人不能不变,正如人不能不走上生命的终点一样,每个人都在变,每一天的生活都走近了死亡一步。而在权力欲望的斗争中,人们都常常容易忘记这一点。

首先是粘罕本人也变得非常厉害了——莫非他自己的死期也已近了?本来战争是他最习惯的生活,作为一个女真贵族,他几乎具有一种先天性的适应战争的本能。在他看来,没有比战争更加简单的事情。可是从辽金战争以来,特别这两年与宋人对垒以来,战争的性质变得十分复杂起来,常常发生使他迷惑不解的情况,而他所习惯了的那些简单的原则已应付不了新的局面。战争本身的发展,领导战争的需要使得这个女真统帅也处于简单与复杂、旧与新的交替中。譬如,目前他已逐渐懂得一个道理:抓俘虏最好是抓“囫囵”的,比抓一个断了胳膊少一条腿的更好使用,攻城略地也要囫囵的,比零敲碎打更为有利。每次发生大战役或攻破一座大城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思想斗争,是按照传统方式,逞一时之快,把敌方军民赶尽杀绝,掳掠一空的好,还是把他们尽量保留下来,整个地为自己所用好?是像他进攻太原城,旷时九个月,糜饷无数,自己方面也损折了五万人但是得到一座空城的好,还是像他进攻忻州,不费一矢之力,知州贺度就牛酒相迎,全城归降的好?他也在心中寻找自己的答案。他越来越感觉到在某些场合中采用政治攻势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过军事攻势。在新的形势下,他也不得不变。

这次会议中,他与斡离不的争吵,仅仅因为在感情上他被激怒了,从而产生一种不可容忍的屈辱感,但在道理上,他已经被说服。他不得不承认斡离不的提议是正确的,是在那种形势下可能采用的最合理的方式,如果易地以处,让他身为统帅,他也会主动提出那些提议来说服斡离不。

无论粘罕、无论其他的亲贵,都没有直接读过《孙子兵法》,他们从战争的实践中逐渐懂得所谓国中三岁小儿皆知的“全国为上,破国次之”这个颠扑不破的高深道理。正是中原这块地方,中原的人和中原这个地区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素养等方面远远超过其征服者的这场战争,把粘罕以及其他的金朝亲贵教得聪明了。

从东京城沦陷到金军撤离这座城池四个月的时间中,经济掠夺不是以个人的野蛮形式而是以官方合法的形式规模空前地进行着,几乎把这座东京城搬空了。杀人流血的事件也不断发生。但是破城后照例有的屠城一举总算是幸免了,使大部分东京人逃掉了这场事前估计得到的浩劫。

即使在今后十多年翻天覆地、惨烈残酷的宋金战争中,双方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大大伤了中华民族的元气。但金朝从来没有停止过抛出它手中的诱饵,希望取得它在军事战斗中取不到的政治利益。从这点来说,在我国历史上,女真贵族的作为,比此前的鲜卑人拓跋王朝、契丹人耶律王朝和此后的蒙古王朝等都要高明得多。

3

好像粘罕不时要找高庆裔、时立爱说话谋事一样,撒合辇、仆古也离不开他的谋主刘彦宗。撒合辇、仆古留在历史上的形象,或是叱咤风云,驰逐在战场上,兵锋所过,无坚不摧,或是屏人密语,与刘彦宗深谋于层层帷幕之中。这两者在历史上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就在今天听到金军攻入宣化门的喜讯后,斡离不高兴地拉住刘彦宗的手说:“刘都统(刘彦宗有好多头衔,专为汉儿所设的挂名宰相,挂名枢密使等都不足为他重,斡离不看重的是掌握实力的汉军都统这个地位,平时就以此相称),你的《平宋十策》俺才用了其中一半,今日已收此大功,如把它全都用上,宋人不足平了!”

“二太子雄才大略,算无遗策,今日陷此雄城,早在意料之中。彦宗敬献末议,聊表芹诚,何足挂齿。只是入城以后,严禁杀掠,笼络人心,最为当务之急,千万不可重蹈辽太宗的覆辙,到处打草谷扰民,失尽天下人之心,这一条务乞太子留意。”

“都统不说,俺也早已铭刻在心。《平宋十策》中第六策不是明写着要严纪律,禁焚掠,使百姓归心于我。俺这就去大太子营中,与他商议入城之事。都统且留在这里,代俺主持入城的军务。”

“二太子吩咐,敢不遵命?只是与国相商议时,容有凿枘违戾之处,太子当据理力争!”

斡离不点头道:“这个俺自省得。”

功则归人,过则归己,推心置腹,从善如流,斡离不的豁达大度,自有使刘彦宗折服的理由,他们之间的关系正如嫉妒者所说的“鱼水之欢”,而不像高庆裔、时立爱与粘罕之间仅仅限于一时的利害而相互利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