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第7/13页)
现在童贯的幕府中,第一号红人是徽猷阁学士宇文虚中。童贯凡事都要与他商量,听他的主见。宇文虚中同意马扩的建议,对郭药师不能采用鲁莽的做法,要抚之以恩。不过对童贯的入燕之议,却有些惴惴然,唯恐郭药师翻脸不认人,进得去,回不来。
这一次是童贯自己拿下的主张,除了父子关系以外,他还有很有把握的一条,是给郭药师送去一笔重礼。吃了别人的口软,拿了别人的手短,郭药师要是接受了这笔重礼,感激涕零之不暇,怎怕他还会翻面无情?
童贯在京师时就有一个雅号,叫作“两脚赦书”,意思是他所到之处,总要给人们一点恩惠,有时是小恩小惠,有时是大恩大惠,要看接受对象的不同身份和不同的利用价值。横竖是慷公家之慨,不用掏自己的腰包,既显示了自己的阔绰,又做了人情,何乐而不为?这一次他手里有了李邦彦拨给他的二十万两匹银绢,原是李邦彦晋位首辅酬谢他的礼物,他全部拿出来专作犒师之用。
一向喜欢布置戏剧化场面的童贯,这次却也考虑到带去的人太多,场面过大会引起郭药师的不安。何况多带一些人,就算倾宣抚司现有的兵力,带两万名步骑兵去,送进常胜军的虎口,真要动手打起来,也无非供它张口大嚼一餐而已。为了取得怀柔的效果,他只派一千名士兵护送十万两白银、十万匹绢帛前往燕山,他自己带着宇文虚中、孙渥、辛兴宗、辛企宗等几个幕僚,可算得轻骑简从地直奔燕山府,对常胜军和郭药师来一个突然袭击。不是用武装,而是用金帛去袭击他们。他发动的不是一场攻城战,而是一场出其不意的攻心战。他期望着辉煌的战果。
这一场由童贯发动的袭击战,历史上有个专用名称,叫作“入燕犒师”。
无定河不愧称为无定河,每当春夏之交,河水大涨,流势不定,特别在卢沟河那段河床,往往一夕之间就涨到二三十丈开阔,比平时宽上三四倍,把两岸的沙滩地都涨满了。当时还没有固定的卢沟桥,平日交通全靠用船只连缀起来、上面搁着跳板的浮桥来往摆渡。此时水势上落相差过大,浮桥也搭不起来,只好直接用船只摆渡。童贯有鉴于此,早两天就通知燕山府路有关官员,要他们在渡口舣船相迎。万想不到,当他们这行人连同那一百辆装着银、绢、花红、牛、酒、馒头的太平车到达渡口时,南北两岸都毫无动静,不但直属宣抚司的地方长官燕山路安抚使副蔡靖、郭药师两个都没有远来相迎,即使奉有明令准备船只摆渡的转运使吕颐浩、副使李与权也不见影踪,不但本官不见,吏员部属也不见一个。当时正是戎马倥偬的时期,老百姓也很少到这里来摆渡的,偌大的渡口竟是冷清清的一片。平日威福自恣的童贯受到属官这样的漠视,还是第一遭碰到。他不禁惊疑交集地问宇文虚中道:“郭药师不出来相迎,倒也罢了,为何蔡大学、吕漕司也都不见影踪,难道前日发去的文书没有赍到?”
“文书是虚中亲手钤封,派了妥当人员,用四百里急递驿送,平常重要的军书,都是如此传送,从无差池。今番有失,莫非还有他故?”
宇文虚中是当代的大手笔,擅长撰写官书文告、碑版铭碣,被童贯罗致在幕府后,不但在文字方面,办起公事来也十分细致妥帖,取得童贯极大的信任。这次童贯入燕,有意规避马扩,把他打发到雁北去公干,却让宇文虚中随侍身边,目的就想把他与郭药师拉拢拉拢,以取得郭药师的好感,将来容易打交道。宇文虚中对童贯入燕之议持保留态度,内心并不赞成,但也不敢明白反对。如今,他看到童贯着急,只好虚词安慰几句,探测童贯的口气。虽然此行祸福难测,事到临头,断无打回票之理,他又劝童贯硬着头皮,探身虎穴,去看个究竟。
应该要说的不说,应该不说或不该说的倒说了几句,这些违心的说或不说都服从当时环境的需要,这正是一个做幕僚的苦处,也可以说是做一个高级幕僚必要的长技,只有充分运用了这种长技,他才有希望成为红得发紫的人。
他们派出人员去上下流拘了七八艘大船、二三十条小船。这个任务不容易完成,宣抚使的旗号就足够把一些民船吓走了,吓得远远地躲起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们拘到,来回摆渡。这个任务又是十分艰巨,首先是民船上的夫子不肯卖力,躲躲闪闪,再加上车多货重,人多嘈杂,临时慌张,整整花了大半天时间,才勉强把那一百辆太平车连货带车一起渡过。这时天色早黑下来了,两岸的士兵吵吵闹闹,连童贯本人也不知道当天可以到哪儿去投宿,正在茫然无主之际,忽然前站一迭声报来,燕山一路的文武大员都在前面大路口恭候宪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