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2/9页)

这支军队受到这些与众不同的待遇,使人看起来,它好像是领枢密院事童贯的一个领养儿子,一个受到干爸爸特别宠爱的义儿。

人们或者可以把这些特殊待遇看成一种“补偿”。要说补偿,也不无理由,去年春季,童贯、谭稹两个内监统军到两浙地区镇压方腊起义,就是以刘延庆统带的这支军队为主力。杨可世、姚平仲、王禀等也受命被调去参加这一战役,但都没有像刘延庆那样卖力。这支军队受到农民军顽强的抵抗,以致在几个月的战斗中,损折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兵马,后来在睦州城外青溪帮源洞附近的一场决战中,它又损折了留下来的三分之二人马中的半数。在这样短期中,损失这么多的人马,自西军成军以来,这还是极罕见的事情。它受到这样大的损失,理应向上峰取得补偿,这似乎已成为官场中一条不成文的法律了。

但是单就补偿一点而论,这支军队的长官们手长脚长,不待上峰命令,自己早就取得了。他们每次损折一批人马、攻陷一座城市以后,就要放手进行一次洗劫,把公私财物,囊括进自己的腰包。青溪帮源洞一战,农民军英勇抵抗,流尽最后一滴血,农民军的家属和附近地区的妇孺老幼也遭到他们的清洗。他们彻底到这样的程度,把妇女们身体上最后一条布条都“清洗”掉了,然后把裸着的尸体悬挂在树林间,谎称她们是自杀的。这样悬挂着裸尸的树林绵绵不绝,竟达一百余里之遥。从人民英勇牺牲的惨重,就可以推知强盗们杀掠奸淫的彻底化。他们损失了大批人马,却取偿于累累结实的腰包,这对于刘延庆、刘光国、辛永宗以及其他参与这些暴行而侥幸逃脱惩罚的军官来说,都没有遗憾可言。

何况他们除了自行取得补偿外,还可以取得官方合法化的补偿。例如优加物质上的赏赐,准予扩大官兵名额,增加军饷,给予好听的军号,升擢高级军官等。为权贵们效劳,一向是一场现买现卖的交易,双方互不赊欠,而以阔绰著称的童贯,对于供自己驱使的鹰犬,更加不会亏待,这一点他们倒是可以放心的。

童贯之所以特别优待这支军队,把它视为宠儿,其深心密机,绝不仅仅限于给他们以补偿。

原来在朝廷权贵集团中素有军事实力派之称的童贯,虽然长期在西军中以监军的资格参与对西夏和青唐羌族诸领袖的战争,实际上却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监军”。他发现西军的首脑们,无论是较早的统帅刘仲武,还是后来的统帅种师道以及有资格与种师道竞争统帅地位的姚古,尽管他们内部之间也有矛盾和斗争,对他童贯,都采取了同样的原则,就是“敬而远之”,把他当作鬼神,表面上很尊敬他,却不让他在实际军务上沾边。他们决不利用童贯拉拢他的关系来压倒竞争的对方。靠拢童贯虽然立刻可以增重天平秤上自己一边的砝码,但是违背军队传统的道德观念。他们如果这样做了,首先就要丧失自己在军队中的声誉,以后再也无法统率全军。西军是一支排外性很强的军队,有矛盾也只限于内部,外面的人,如果没有一点渊源,很难插手进来,即使朝廷派来的大员也不例外。

野心很大的童贯明白他要打进西军,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实力派,必须拿出水磨功夫。多年来,他把自己的亲信例如辛氏兄弟、王渊等安插在军队的要害部门,又把西军中的材武之士如杨可世等人努力拉到自己的一边来,使之成为他夹袋中的人物。可是他们的地位、声望都远远不足满足需要。何况像杨可世这样的顽固派,也未必肯完全倒向他那一边。

在两浙战役中,童贯非常高兴地发现刘延庆这个宝货,这是他物色已久的理想人物。第一,刘延庆对人民凶狠如虎,对上司顺从如犬,这种气质完全合乎他的脾胃;第二,刘延庆早已爬到环庆路经略使的地位,也具有候补统帅的资格;第三,刘延庆在西军中受到普遍的轻视,这使他成为全军中的一个异端分子。他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中,都不像种师道、姚古、赵隆他们那样顽固不化地表现出要保卫整个西军的利益和名誉的愿望,反而利用了两浙战役中统帅部鞭长莫及、管不着他的机会,捞进不少油水,肆无忌惮地破坏了全军的纪律,这增加了他对军队的离心力。这三点都成为童贯特别欣赏他的理由。

“咱家和刘延庆共事多年,一向小觑了他,真叫作是‘门缝里张望,看扁了人’。”童贯暗暗地掂掇道,“谁知道他‘刘家的’竟是大有可用的,岂可等闲视之?”

童贯决定了要在他“刘家的”身上大做文章,就制定两套方案:一套是要把西军分割开来,使刘延庆统率的这部分人马长期脱离母体,逐渐独立于西军之外,最后直接归自己掌握;另一套是要使刘延庆取代种师道的统帅地位。后者如果实现,他就可以通过庸碌无能的刘延庆来掌握全军了。去年两浙战役结束后,他就借口要雕剿“草寇”,使这部分军队在京东作战,后来移屯京西,不使复员,在军队里做了不少工作。他又在朝廷里,大肆宣扬刘延庆的才略,夸大他的战绩,提高他的官阶,优擢他的部下。所有这些,都是为以上两套方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