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2/8页)

努尔难过地看着这些桥,用英语说:“当然,你能够理解,这些都是我出生前发生的事情了。”然后他用普什图语解释道,“但是我记得父亲后来告诉我们说,‘我们去政府那里警告了他们,那些德国桥梁到了春天根本没法对抗我们的河水。’他们被告知,‘你们以为自己够聪明,能教给德国人怎么干活?人家可是在欧洲各地建造过桥梁。’我父亲回答说他从来没见过欧洲的河流,在他看来,这个德国人也没见过阿富汗的河流,然后争论就没了下文。”

吉普车又向下沉了一点,努尔用英语说:“沙・汗是个学问又好、胆子又大的人。那时候他还没有如今的地位和荣耀,但是他拒绝让这件事不了了之。他告诉德国人——”这时候努尔・木哈姆德改用普什图语,“‘这些桥梁对我们而言比对你们更重要。它们是我们第一次连通西方世界。如果修成了,那么我们这些希望国家变得更先进的人也就成功了。如果没修成,接踵而来的将会是可怕的后果。现在,教授先生,请留心听我告诉您,有时候到了春天,你们所谓的沙漠小溪会从山里怒吼着倾泻下来,冲出宽达两英里的河道。那河水能把房子那么大的岩石都冲跑。除了山上,所有的东西都会被冲垮。而到了第二天,那河水又会变成涓涓细流。教授先生,请给我们建一些宽大的桥梁,至于那些漂亮的装饰塔就算了吧。’

“德国教授很生气,沙・汗居然胆敢如此直接地跟他说话。他坚持召开了一次政府会议,并发表了一番语气冷淡的讲话。‘我想要告诉你们,我已经将桥柱打进了地基。我在阿富汗修过的桥梁比这里曾经有过的总和还要多。我的桥遇到沙・汗说的那种洪水,一座都不会垮。’我必须说,沙・汗是名斗士。他回答说,‘建筑学教授先生,您说的完全没错。桥是不会垮。这点我相信。但是阿富汗的河水,就像阿富汗的人民一样,决不从正面打击敌人。您那些结实的桥梁就像英国军队一样。他们的士兵比我们的强十倍……吃得好……装备也好。但是我们并没有排成两列纵队开向英国人,听任他们向我们射击。我们有一千种狡猾的手段能把他们包围起来。他们会抗议说,这不是体面的战斗。但是我们会把他们打垮。我们的河流会冲垮您的桥梁,教授先生,因为它们不是欧洲的桥,抗不住阿富汗的河水。我们要的,教授先生,是狡猾的阿富汗桥梁。’

“德国人回答说,桥就是桥。然后沙・汗喊起来,在阿富汗可不是这样。最后吵到国王那里去了,他命令沙・汗闭嘴。德国大使解释了一切,说沙・汗是在法国受的教育,精神状态不稳定。

“于是桥就修起来了。第二年春天没发洪水。有十八个月的时间,我们享受着从喀布尔到坎大哈的这座美妙的通路,阿富汗人开始和全世界接轨了。第二年冬天山里下了一场大雪,转年的春天又特别暖和,凶猛的洪水一泻而下,把房子那么大的岩石都冲走了。洪水冲到了桥上,德国人说的没错。他的石头桥柱很稳固,这跟他说过的一样。桥很结实,这也说得没错。但是桥的跨度太窄,我们的河水把周围都淹没了。道路全被冲塌,就剩下那些孤零零的桥了。”

“为什么不重修那些道路?”我问道。

“重新修过了,”努尔说,“被另一场洪水冲垮了。我们又修,又发洪水。我父亲计算出,为了使这些桥能够正常使用,需要十万名工人终年劳作。于是,第三次洪水过后,政府说,随它们去吧,谁又需要桥呢?然后这座本应使我国畅通无阻的桥梁,就成了蠢行的纪念碑。”

“后来那位教授怎么样了?”我问道。

“第一次洪水过后,他从喀布尔旅行到坎大哈,不愿意相信他所看到的景象。我在欧洲几条最大的河流上修建了几百座桥梁。他嚷着。他站在一条只有两英尺深的河中央,哀号着,这种小水坑怎么会把大桥都冲垮?即便到了那时候,他还是不愿意相信那些岩石就是那个小水坑从山上冲下来的。”

“他离开阿富汗了吗?”

“没有,他回到喀布尔,对所有愿意听他说话的人炫耀,说他修建的桥柱,没有一根曾被洪水冲垮。他把自己弄成了英国人所说的‘相当乏味’的那种人。他喋喋不休地给人家讲他的桥。德国大使馆最后终于把他叫去,他们说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反正那天晚上他回到房间,对着脑袋开了一枪。”

努尔悲哀地摇着头,依旧等着卡车出现。“你无法想象那些桥后来有多惨。只要政府想采取点新办法,毛拉和山里的首领就会笑话他们说:别忘了德国那些桥!你是美国人,你可能不喜欢德国人,因为你们打过两次仗,但是在阿富汗的德国人都是好样的。我们遇到的大多数好人都是德国人,但是修桥的事情之后,他们就不受信任了。他们的信用被一劈两半。那些该死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