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宋家遗产(第3/15页)

由于被总统拒之门外,以前使用的那些招数也不灵了,美龄只好气呼呼地离开了华盛顿,再次到孔家那栋位于里弗代尔的豪宅里隐居起来。

杜鲁门一直很坦诚地跟助手们谈论中国政府中的“贪官和骗子”,他指出:“我敢打赌,现在至少有10亿美元的美国贷款还在纽约(存在中国银行的账户里)。”总统很快就会发现,他的估算有点太保守了。1949年5月,即美龄来美国几个月后,杜鲁门得到一个情报:有银行界人士对国会议员说,宋家和孔家实际上有20亿美元存在曼哈顿。总统立即下令联邦调查局对这一传言进行秘密调查,以便准确地了解这笔钱的具体数目和存储地点。这次调查的过程和结果非常敏感,其中的细节(在删除了很多内容之后)在34年后的1983年才不再当秘密文件处理。

联邦调查局首先仔细查看了有关宋家的战时档案,重新注意到宋子文“在开始担任公职的时候财产相当有限,而到了1943年1月,其资产却达到了7 000多万美元”。联邦调查局注意到,“二战”期间日本人曾指控子文在大通曼哈顿银行或花旗银行存有7 000万美元,孔夫人在其中的一家银行存有8 000万美元,蒋介石夫人在这两家银行或其中的一家存有1.5亿美元。当初这些传言仅仅被当成是日本人的一种宣传攻势。

埃德加·胡佛向联邦调查局分布在美国各地的外勤人员发出指示,说:“局里希望了解那几位指定人员在国内银行中的存款明细,以及归他们控制下的那些企业、工厂或公司的情况。”旧金山、纽约和其他一些地方的银行都做出了回应。其中一些银行说,他们从来没跟宋家人打过交道,另一些则回应说:“如果联邦调查局想要的话,他们可以在保密的基础上提供相关的账目明细。”调查之下,一些没有列在调查名单上的家族成员——如子良和时任旧金山广东银行董事长的子安的账户资料也被挖了出来。

日本人在指控中提到的那两家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和花旗银行也愿意在“极为谨慎和严格保密的条件下”进行合作。为了避免吓跑大客户,这么做非常必要,因为这些人可能会反对银行泄露交易机密。

但在调查曼哈顿银行时,联邦调查局遇到了困难。曼哈顿银行是纽约的一家大银行,后来与大通银行合并,组建成大通曼哈顿银行。曼哈顿银行的高管们刚开始还算配合,向联邦调查局的工作人员披露了宋家的一些账户信息,其中包括子文个人的一笔信托基金。但在几天后,特工人员再次上门拜访要求提供更多的资料时,该银行人员的态度大变。对联邦调查局人员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他们的回答都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该银行还完全否认了之前提供的各种资料信息,并拒绝提供新的资料。此外,该银行还问联邦调查局能否提供传票。联邦调查局如果出示传票,就要冒公开披露总统下令调查的风险,而杜鲁门早已下令严禁透露此事。(如果“院外援华集团”知道了这件事,势必引起一场强烈的政治抵制。)

一位联邦调查局特工间接地指出:“在这件事情上,为了得到联邦调查局的保证,银行高层官员们似乎准备了一套平淡的说辞。”

联邦调查局确实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它推测孔家在美国的大部分流动资产都存在他自己开办的中国银行纽约分行里,而子文大部分的流动资产则存在广东银行旧金山分行。不过,由于这两家银行由他们家族直接管理,让它们出具详细的细节显然是不明智的选择,另外,在西雅图和波士顿的几家银行里也查出了一些大账户。

人们发现,包括美龄在内的家族成员在东海岸和西海岸的各个城市中都拥有公寓大楼和写字楼。宋氏家族还拥有或控制着很多家公司,其中包括位于华尔街一号的孚中国际公司和莫诺化工公司。但这些发现与其他的资产相比,不过是大巫见小巫。英美金融圈里一直有这样一个传闻,说子文拥有通用汽车公司或者是杜邦公司(抑或是两者都有)的巨额股份。此事如果已被查实的话,那也早被联邦调查局放到保密文件里面去了。

有人告诉联邦调查局,他们要的一些信息可以在联邦储备银行和财政部的档案文件——TFR–300表(所有的外国人都要填写该表)里找到。这份表格里也许列有宋氏家族在美国的所有财产,但联邦调查局不愿意去财政部复印这张表,因为他们认为财政部的一些高官跟子文走得很近,可能会把调查的事情透露给他。他们通过间接的方式得到了这些表格,却发现上面几乎什么都没有。比如,美龄填写的那张表在“个人财产”一栏中一个字都没填。很显然,财政部对她还算客气,没有让她填写具体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