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萌起(第6/42页)

2.亨利·凡·德·威尔德

另一位重要的现代建筑先驱、比利时建筑家、设计家亨利·凡·德·威尔德(Henry Clemens van de Velde, 1863—1957),1863年出生于比利时的安特卫普,1957年在瑞士苏黎世去世,他是世界现代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威尔德在设计生涯的早期是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中坚人物,与另外一位比利时建筑家维克多·霍塔一起,设计了不少具有鲜明曲线特点的建筑、室内、家具和平面作品,在欧洲颇有名气。他曾经在1896年为巴黎“新艺术之家”工作,设计了不少具有“新艺术”风格特征的家具、建筑、室内、纺织品、平面作品(包括插图和海报等),成 为在比利时和法国都具有很高知名度的设计家。

威尔德1912年在魏玛设立了第一所具有初期设计教学内容的试验性艺术学校——魏玛艺术与工艺学校(the 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 in Weimar),该校后来成为格罗皮乌斯建立的世界第一所现代设计学院——包豪斯的前身。

威尔德还积极在德国参与了一系列促进德国现代设计、现代建筑发展的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在1914年参与组织德国“工作同盟”在科隆市举办的展览,并且设计了“工作同盟”大楼内部的剧院(大楼本身是格罗皮乌斯设计的)。他的设计已经出现了取消装饰细节、强调功能的现代建筑特征。

威尔德一方面是现代设计的非常积极的推动者,但同时对于设计是否应该采用标准化、批量化的方式却持非常顽固的保守立场。作为德意志“工作同盟”的领袖之一,他的立场与另一位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穆特修斯发生冲突,因而引发了1914年前后关于现代设计标准化问题的大辩论——现代设计史上最重要的几次决定发展前途的大辩论之一。在辩论中,他遭到穆特修斯和青年一代建筑家们的批评,辩论结果是以他的理论——设计家应该是毫无拘束的自然人——被否定而告终。

3.彼得·贝伦斯

第三位对于现代建筑和现代设计的基础奠定起到关键作用的先驱人物是德国建筑家、设计家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 1868—1940),他在现代建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了现代建筑的三位重要奠基人:格罗皮乌斯、密斯和勒·柯布西耶,他们都曾是他的学生和助手(关于贝伦斯,本书第三章里有过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在以上几位现代建筑先驱的影响下,年轻一代建筑家开始成熟起来,他们肩负了完成现代建筑和现代设计体系的重任,其中最具有世界影响意义的是德国设计家、教育家格罗皮乌斯,密斯,瑞士建筑家、理论家勒·柯布西耶,芬兰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美国的佛兰克·L.莱特这五位大师和一些俄国、荷兰的设计先行者。他们通过建筑实践和设计教育,冲破了传统建筑、传统设计和传统美术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对思想的禁锢,建立起崭新的体系。新的建筑思想、建筑原则,以及新的设计教育体系终于得到确立。

贝伦斯为AEG设计的吊灯。

贝伦斯为AEG设计的电钟,(1910)。

以下我们分别讨论这几位大师的设计思想的形成和早期在设计实践、设计教育上的探索,来描述现代建筑形成的历程。

(三)第一代现代主义设计大师

1.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Adolph Georg Gropius, 1883—1969)是现代建筑、现代设计教育和现代主义设计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设计思想和他的教育试验影响了20世纪几代建筑家,不但使现代主义建筑得到确立,同时使之发展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影响全世界的“国际主义”风格。他提出的一系列设计思想、设计原则,迄今为止依然对我们具有启迪作用。虽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他的思想也具有其局限性,但是他对于世界设计、现代建筑,尤其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且不可磨灭的。

格罗皮乌斯1883年5月18日出生在德国柏林,1969年7月15日于美国波士顿去世,经历了现代建筑的整个发展过程。他于1911年设计了欧洲第一座真正采用玻璃幕墙结构的建筑——法格斯工厂大楼,1914年他和阿道夫·梅耶(Adolf Meyer, 1881—1929)设计了德国科隆的德意志“工业同盟”总部大楼,这两栋建筑使他成为当时欧洲最前卫的建筑家;1919—1928年他创建了世界第一所真正的设计学院——包 豪斯设计学院,开创了现代设计教育事业,并且在这段时期内担任院长,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现代设计教育试验中心,影响了整个世界后来的设计教育发展。1938年他到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研究生院的院长,依托哈佛的教育实力和自己成熟的设计教育思想,进一步推进了现代建筑、现代设计、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国际化。他与密斯、柯布西耶、阿尔瓦·阿尔托、莱特一起,奠定了现代建筑的完整体系,使之成为影响全世界建筑面貌、建筑结构、建筑设计方法、建筑风格的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原则和系统,就这个意义来说,他的作用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