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这些日子,庄虎臣隔三差五的就往紫禁城跑,不过,他可不是热心去打理大清国的朝政,而是另有所图。那天,依旧是天还没亮,庄虎臣就穿着官服神采奕奕地来到紫禁城外,和众官员一起鱼贯而入进了皇宫。来到乾清门外的广场上,众官员开始苦等着皇上上朝,庄虎臣却直奔西北角的公告栏。四周还是黑洞洞的,庄虎臣费劲地看了看,公告栏上的字迹模糊不清,于是转身向东边的休息室走去。

进了休息室,庄虎臣从朝服内取出笔墨纸砚放在桌子上,这时正赶上差役过来送水:“庄大人,您早,今儿个您又是来抄榜啊?”

“是啊,有新的贴出来吗?”庄虎臣关心地问。

“有,昨儿个下午刚贴上去的。”

一听这话,庄虎臣的脸上露出了喜色,心里说:今儿又没白来。他打开砚台:“得,劳驾,您给我这砚台里搁点水。”

差役走了,庄虎臣闭上眼睛忍了一小觉,醒来天已大亮,他赶紧起身又奔了公告栏。

新公布的官员任免名录贴在公告栏上,这回全看清了,庄虎臣一边看,嘴里一边念叨着:“果林哈,任察哈尔将军;魏汝林,任成都知府;免除:梁春河,山西布政使;吴玉洲,广东按察使……”

皇上还没来,广场上,众官员仨一群、俩一伙议论政事,还有人在活动着身子。庄虎臣把公告栏上的内容全记下了,便匆匆穿过广场,回到休息室。

休息室里,几位官员在喝水、聊天儿,庄虎臣向他们点头致意,然后在桌子上展开宣纸,根据刚才的记忆,把公告栏上的官员任免名录誊写下来。

接近晌午,庄虎臣的轿子在荣宝斋的门口停下,穿着一身官服的庄虎臣从轿子里下来,跟另一顶轿子里的人打着招呼:“陈大人,您慢走。”

陈大人从轿子里探出头来:“庄大人,回见。”

得子瞧着挺新鲜,他迎上去,恭恭敬敬地哈着腰:“庄大人,您回来啦。”

庄虎臣脚下没停:“叫庄掌柜的。”

得子跟在庄虎臣的屁股后面:“您现在是官儿了,穿着这身官服,我叫您庄掌柜的,多不合适啊!”

庄虎臣站住:“回到荣宝斋,我就是掌柜的,我喜欢听这称呼,说实话,我自个儿都没拿自个儿当个官儿。”说完,他径直去了后院。

得子站在前厅琢磨着:“怎么不是官儿啊,正经七品呢,那是闹着玩儿的么?”

庄虎臣换上了便服,手里拿着一个纸卷又进来了,得子又凑过去:“掌柜的,今儿个见着皇上了吗?”

庄虎臣“嗯”了一声,坐下。

得子沏上茶:“皇上离您有多远?”

“还远着呢。”

“您没往近了凑凑?”得子兴趣盎然,庄虎臣不耐烦了:“得了得了,别扯闲篇儿了,该干吗干吗去吧。”

得子不高兴地端起脸盆到门口撩水去了,庄虎臣坐在椅子上,展开手里的纸卷认真地琢磨起来。这个纸卷,就是他在紫禁城的公告栏上抄来的大清国最新的官员任免名录。

得子放下脸盆走过来:“掌柜的,刚才有位印书的师傅找过您。”

庄虎臣抬起头来:“人呢?”

“我让他直接到井院胡同二号去了,您不是说在那儿成立荣宝斋帖套作吗?”

庄虎臣站起身:“是啊,要想做出精品,不能指着印制作坊,还得自个儿来。得子,你盯着铺子,我过去一趟。”庄虎臣拿着那卷纸走了。

这些日子,张幼林比较收敛,没又捅出什么娄子来,铺子里的事也按部就班,张李氏难得心情放松,脸色也红润了许多。她正在客厅里和李妈闲说话,张幼林走进来:“妈,我得和您商量件事儿。”

张李氏笑眯眯地看着他:“说嘛,儿子,只要不是坏事儿,妈都答应。”

张幼林坐下:“我瞒着您和庄掌柜的说好了,我想在荣宝斋学徒。”

张李氏脸上的笑容立刻就消失了:“学徒?咱们这种人家,哪儿有让孩子去铺子里学徒的?你这不是瞎闹吗?幼林,听话,你给我老老实实读书,将来……”

“妈,实话跟您说吧,被您赶出去那阵儿……嗨,本来我就是想混碗饭吃,因为我不想让秋月姐养活我,后来,我发现铺子里还真有不少可学的,平时我没拿笔墨纸砚当回事儿,等在铺子里干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这行儿的学问还挺深。”

张李氏犹豫着:“可是……你不去学徒,也能学这些知识啊。什么时候想学了,就把庄掌柜的请来问嘛。”

“妈,这样吧,我读书之余去铺子里帮忙,这总可以吧?”张幼林退了一步,张李氏心里掂量了一下,她知道,儿子想好了要去做的事,拦是拦不住的,只好叹了口气:“唉,你要实在想去,就去吧,只是别耽误了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