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国家的诞生(第6/9页)

[18]

正如许多人所预期的那样,将于12月21日召开的阿拉木图会议,将要决定的不仅是濒临垮台的苏联的命运,还将决定尚未完全确立的独联体的命运。此次会议将在哈萨克斯坦首都的友谊宫召开,正是在这里,12位共和国领导人在11月初召开了没有戈尔巴乔夫参加的首次峰会,并且签署了一项经济协议。

这次会议也将在戈尔巴乔夫缺席的情况下召开。但是,直到最后一刻才能清楚究竟有多少领导人将前往阿拉木图参加这次会议。约500名记者赶到了哈萨克斯坦的首都报道这次会议,这将是共和国领导人参加的最后一次苏联会议,同时也是第一次后苏联峰会。记者们众说纷纭。莫斯科《消息报》的一位记者写道:“现在,参加会谈的不只是8国,而是9国或10国。亚美尼亚或者摩尔多瓦将加入明斯克的‘三国组合’和阿什哈巴德的‘五国组合’。”会议召开的前夜,有消息称阿塞拜疆总统阿亚兹·穆塔利博夫也在赶往阿拉木图的路中,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了争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展开过血腥战斗。[9]

人们纷纷猜测:这些代表不同利益的,有时甚至彼此开战(例如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共和国领导人,坐到谈判桌前会发生些什么,应该期待这次会议达成哪些成果呢?唯一公开阿拉木图峰会议程的政治领袖是未被邀请参加此次会议的戈尔巴乔夫。他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发表公开声明,阐述自己的观点,试图以此影响峰会的结果。俄罗斯议会通过《别洛韦日协议》以及中亚共和国领导人发表了阿什哈巴德声明后,戈尔巴乔夫除了作出妥协同意成立独联体外,已别无选择了。12月17日,就在这天贝克离开了莫斯科,戈尔巴乔夫就权力交接事宜和叶利钦召开了至关重要的会议,苏联总统向媒体承认,他的总统职位的作用和叶利钦的作用80%是重合的。

戈尔巴乔夫还在试图发挥剩下的20%的作用,在第二天他向阿拉木图峰会参与者致一封公开信。戈尔巴乔夫希望独联体成为国际法主体,参加到国际关系中,其公民拥有共同的身份。他还力主建立统一的军事指挥,创立统一的外交机构,用以维护苏联海外合法的权利,以及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代表权。他还建议成立负责协调经济和金融政策以及学术和文化活动的独联体机构。最后,他提议把“独立国家”的字样从新组织的名称中去掉,将它称为“欧洲和亚洲国家联合体”。[20]

这封信使人们相信戈尔巴乔夫尽管接受了“联合体”这个说法,可是,他实际上想要重建一个在已经破产的联盟条约中所预想的那种更为松散的体制。实在不成,他准备同意叶利钦和纳扎尔巴耶夫提出的,克拉夫丘克在8月政变失败后也曾短暂接受的邦联制原则。但是,一切为时已晚:邦联制的列车早已驶出了车站,成了过眼烟云。公开信的内容是切尔尼亚耶夫起草的,与沙赫纳罗扎夫起草的声明书相比,戈尔巴乔夫更喜欢前者。据切尔尼亚耶夫所言,沙赫纳罗扎夫起草的文稿中,“完全是‘建设性’的语气——仁慈的、和解的和祝福成功的”。是不是戈尔巴乔夫只在乎阐述自己的原则,而不去管政治结果呢?还是他仍然希望在独联体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使自己在政治上还能有所作为?在回忆录中,戈尔巴乔夫没有说明自己的想法,只是苦涩地谈起——“不管怎样,他的信已经无济于事了。”[21]

就在戈尔巴乔夫发表公开信的第二天,俄罗斯报纸发表了一篇叶利钦接受意大利《共和报》访谈的译文,这篇文章使戈尔巴乔夫的政治前景更为暗淡。针对记者的提问:“戈尔巴乔夫将在独联体中担任某个角色吗?”俄罗斯总统的回答直截了当:“不。我们仍会尊敬他,维护他的尊严,这是他应得的。但是,我们已经决定在12月底之前完成交接,他也要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作出决定。”[22]

叶利钦对于独联体机构的设想比戈尔巴乔夫的想法更为谨慎。他的首席助手布尔布利斯在12月18日俄罗斯内阁就阿拉木图峰会事宜进行磋商讨论后,概括了叶利钦迫切想要的东西:“或许是元首理事会、政府首脑理事会和防务委员会。”就在这天,政府收到了几份新俄联邦国徽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决定采用俄罗斯帝国时代的象征——双头鹰。布尔布利斯告诉媒体,在送交大会讨论的两份设计方案中,部长们决定选择看上去威胁性没那么强的鹰的图案。俄罗斯人最后要考虑的,就是不要吓跑自己在独联体内潜在的伙伴国。[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