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国家的诞生(第5/9页)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响应莫斯科方面增加棉花——乌兹别克斯坦最主要的出口商品——的生产配额,同时也因为当年的棉花种植获得了大丰收,拉希多夫公开向他的上司勃涅日涅夫承诺,从那时起,乌兹别克斯坦每年将生产600万吨棉花。事实上,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产量最多只有400万吨,在收成较差的年份不超过300万吨。拉希多夫的职业前景以及身边官僚的前途受到了威胁。拉希多夫命令每一片可利用的土地都拿来种植棉花,还强迫国家所有的公民,甚至包括儿童和少年,不管他们的主要职业是什么,都要到田间劳作。结果还是令人失望——棉花产量从未达到600万吨。[15]

就像欧洲帝国希望从其海外殖民地获取利益一样,苏联政府想从乌兹别克斯坦得到“白色黄金”——棉花在苏联的叫法。尽管乌兹别克斯坦种植和生产棉花,可是主要的纺织设备都在俄罗斯。因此,乌兹别克斯坦出口棉花,却要进口纺织品,这给它的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可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领导人找到了殖民地时期对付帝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共和国如果少生产了两三百万吨棉花的话,乌兹别克斯坦的官员就决定在官方报告中造假。

这套把戏可牵连到上万人,从集体农场到政府和中央的高官均有涉及。苏联中央根据其谎报的棉花产量把钱支付给乌兹别克斯坦,这笔钱在乌兹别克斯坦再以行贿的方式进行再分配。成百上千万的卢布也跑进了俄罗斯纺织厂厂长和党政官员的腰包里。这些党政官员要么承认收到了根本不存在的棉花,要么就装作不明就里。苏联时期第一个上百人的百万富翁群体出现在乌兹别克斯坦,同时这里也是有组织犯罪的滋生地。安德罗波夫以及后来的戈尔巴乔夫都同意对涉案人员进行逮捕。一时间成千上万的人接受了调查,许多人开始把中央的调查起诉看作是对整个共和国的打击,在那些维护共和国领导人的民众看来,他们的领导人除了试图满足“殖民地主人”的愿望外,没犯什么罪。

1990年起担任国家领导人的卡里莫夫和本国国民的想法一样。许多乌兹别克斯坦人认为“棉花案”是一种政治迫害,卡里莫夫也是这么想的。1991年9月,卡里莫夫主持召开乌兹别克斯坦共产党代表大会(乌兹别克斯坦共产党后更名为人民民主党),大会通过的决议免除了乌兹别克斯坦共产党领导人的一切罪责。决议写道:“他们为了祖国的福祉,诚实地工作,问心无愧,他们可以直接而坦诚地望着他的人民。“1991年12月底,在卡里莫夫即将被选为乌兹别克斯坦新任总统的前几日,他请求每一位在调查中遭到迫害的人民的原谅。在那时,“棉花案”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乌兹别克斯坦贪腐大案”,这个案件成了乌兹别克人遭到共产主义政权迫害的象征。[16]

在戈尔巴乔夫推动的新联盟条约谈判期间,卡里莫夫比纳扎尔巴耶夫表现得更倾向于独立。他常与叶利钦和克拉夫丘克一起,使戈尔巴乔夫企图把各个共和国更紧密地团结于苏联中央的努力受挫(纳扎尔巴耶夫通常支持戈尔巴乔夫)。8月政变之后,他迅速地摘掉了乌兹别克社会共产主义信仰的面具,拆毁了共产党领导人的纪念碑,把原先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广场和街道更名。可是,他宣布乌兹别克斯坦还没有做好民主化的准备,他镇压了初生的反对力量。尽管他的举动偏离了莫斯科方面的意志,可是别洛韦日发生的事情还是让他很不高兴。针对斯拉夫国家总统间单独签订的协议,他后来直接向叶利钦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是,1991年12月12日和13日在阿什哈巴德进行的漫长讨论中,卡里莫夫支持纳扎尔巴耶夫还有其他一些人,他们都反对订立莫斯科记者早前称为的《穆斯林宪章》。

卡里莫夫加入独联体的动机和纳扎尔巴耶夫可不一样。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总统阿卡耶夫一样,卡里莫夫需要俄罗斯和独联体作为盟友,以此对抗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还有他更需要俄罗斯的纺织厂生产加工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没有这些的话,乌兹别克的经济将在数周内崩溃。卡里莫夫在阿什哈巴德会议结束后和记者进行了交谈,他拒绝在斯拉夫国家的联合体中享受穆斯林共和国的二等公民的待遇。他告诉记者:“那些共和国要想逃脱二等公民的地位,唯一的出路是把中亚变成一个拥有自己的加工业的高度发达的地区。”[17]

虽然他们对只有斯拉夫国家参加的别洛韦日会议感到不满,但是纳扎尔巴耶夫、卡里莫夫及其各自的幕僚们都发现,他们因为政治、经济、社会、种族和安全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除了支持俄罗斯和其斯拉夫邻国在比亚沃维耶扎提出的协议外别无选择。在阿什哈巴德,中亚国家领导人不仅同意加入独联体,而且还想出了一种挽救颜面的做法。会议结束后,纳扎尔巴耶夫对记者说:“经过大家的协商,我们五国领导人通过了一份宣言。我们理解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共和国的领导人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以取代原来被剥夺公权的共和国联盟的做法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我们的主要条件是:所有加入独联体的国家都是其创建国,即享有绝对平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