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公投(第3/8页)

[8]

10月23日,克拉夫丘克飞往乌克兰最不愿独立的地区——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说服当地议会支持乌克兰独立。克里米亚是一个半岛,通过一条宽7千米的狭长地带与乌克兰本土相连,一条宽4.5千米的刻赤海峡将它与俄罗斯分开。克里米亚在1954年前属于俄罗斯联邦,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因为经济原因被转交给乌克兰,在1991年2月之前都属乌克兰25个州之一。这一切在1991年1月克里米亚公投之后改变了,克里米亚从此不仅获得了自治,还获得了成为新联盟协议签署方的权力。1991年初,戈尔巴乔夫和中央忙于提升自治区的地位,以此制约联盟各共和国具有主权意识的领导人。这一策略的实际效果不大。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邀请克里米亚议会议长尼古拉·巴格罗夫前往莫斯科签署联盟协议,巴格罗夫委婉地拒绝了。大家已经很清楚乌克兰不会参与这一协议。

但是,1991年秋天乌克兰领导人在克里米亚遇到的问题并非全是戈尔巴乔夫的错。1991年2月,基辅当局同意授予克里米亚自治地位,一部分原因在于它是该国唯一一个乌克兰族是少数民族的地区(乌族人口仅占四分之一)。超过67%的人口由俄罗斯族组成,俄罗斯族主导了克里米亚的政治和文化。克里米亚没有乌克兰语学校,乌克兰族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乌克兰语,只有一半的乌克兰族人把乌克兰语视作母语——这一切都表明他们的乌克兰身份感并不强。基辅政府还有一个担心就是,克里米亚驻扎着苏联黑海舰队的将士,还有反对乌克兰独立的退伍军人。1944年被指控在德国人占领期间通敌而被斯大林驱逐出半岛的克里米亚鞑靼人开始返回他们的故土,这使得民族之间的平衡变得更为复杂。[9]

在克里米亚议会计划为地方公投法投票的当天,克拉夫丘克来到克里米亚,这一法律将把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的问题正式摆上桌面,并由民众投票来决定。他成功说服了克里米亚议会推迟启用这一法律,并取消公投。他的论点很简单:如果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自治区,其议会将有足够的权力解决地区内部问题,而不受基辅的干涉。1954年以来与基辅共事的前共产党精英人士同意推迟对该法律的投票。他们在议会中的对手,即以克里米亚共和运动为代表的支持公投的反对派,在政治较量中败下阵来。

尤里·梅什科夫,共和国运动的领袖,是为数不多反对8月政变的克里米亚代表之一,他宣布绝食以示抗议。他将议会的冲突定义为一次民主对抗共产主义的斗争。然而,在克里米亚政治里,没有什么是明确定义的。不久,四名女记者——一名乌克兰人,一名鞑靼人,两名俄罗斯人——宣布绝食抗议由梅什科夫的支持者们挑起的克里米亚民族仇恨的升级。克拉夫丘克一方最终占了上风:没有单独针对克里米亚独立的公投。克里米亚的选民来到投票站只需回答一个问题:是否支持乌克兰独立?与叶利钦对待车臣问题的方式不同,克拉夫丘克试图通过政治手段使克里米亚在乌克兰共和国内实行自治。[10]

克里米亚已经在1991年初获得自治,现在基辅又对其另眼相看,乌克兰外喀尔巴阡地区的精英对此非常羡慕,该州在二战前隶属于捷克斯洛伐克。他们也想要自治。南部的敖德萨和东部的顿巴斯煤炭区最可能得到同样的地位。随着联邦主义在乌克兰总统竞选中变成了一个肮脏的字眼,车诺维尔向敖德萨精英承诺,会给他们一个自由经济区。克拉夫丘克则带着另一种讯息周游全国,他愿意让乌克兰有历史争议的地区实现广泛的经济自治,他数了一下总共有12个地区。地方精英基本满足于克拉夫丘克提供的条件,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不会投给车诺维尔。有传言称如果克拉夫丘克失败,东部和南部地区的精英就会宣布脱离基辅而独立。

对基辅方面来说,在12月份的公投即将到来之际,该地区的离心倾向是一个挑战。对乌克兰邻居的影响则是另一方面,不管这些邻居是属于苏联还是不属于苏联。8月末,叶利钦的发言人帕维尔·沃夏诺夫发表声明后,形势变得明朗,根据公投的结果,俄罗斯将对克里米亚及东部某些地区宣誓主权。外喀尔巴阡地区的匈牙利人将目击他们的同胞穿越边境,而北部布科维纳,一个在两次大战期间属于罗马尼亚,如今住满了乌克兰移民的广阔地区,罗马尼亚民族运动不断加强。如果说捷克斯洛伐克人和匈牙利人在争取乌克兰领土的问题上毫无作为的话,罗马尼亚人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在乌克兰公投的前夕,罗马尼亚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呼吁不承认北部布科维纳的公投结果,因为罗马尼亚把该地区称为“古罗马尼亚的土地”。乌克兰外交部长阿纳托利·兹连科在首次正式访问布加勒斯特的路上得知罗马尼亚的这一决议。他决定终止访问,当夜在火车过境前下了车。第二天早上,罗马尼亚外交部长因为不知道他的乌克兰客人忽然改变了计划,还在布加勒斯特火车站白白地等他。乌克兰人非常严肃地对待他们的领土完整问题。实际上,他们别无他选:战后乌克兰的领土包括那些在1939年之前属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俄罗斯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