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留给中国的启示(第2/2页)
甲午以前不改革,失败了。甲午以后片面和丧失时机的改革,依然失败。这就是历史。
第三,自由既是基本目的,也是基本手段。
富强,救国,这是清帝国朝野上下梦寐以求的目标。但富强梦一再破灭。严复一语道破了其中奥秘:中西富强与贫弱的差异,关键在“自由不自由”五个大字(《论世变之亟》)。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一改以官办为主发展经济的错误路线,老百姓的经济自由大体有了保障,至辛亥革命为止,私人工业资本,年平均增长15%。
思想没有国界。至戊戌前后,“人有自主之权”已成了沿海地方接触现代学术文化较多的士阶层广泛的共识。慈禧及其他闭目塞听的满汉权贵,则直至1899年后仍要回到传统的纲常伦理中去。虽然废科举、学现代科学,仍不愿国民拥有政治自由和思想自由。于是,思想最敏锐的知识精英,转向革命。动荡不安和社会分裂的20世纪中国由是浮现。
简单说来,这就是1899年留给中国人的启示。
1999年2月19日
原载于北京《合作时报》1999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