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路的艰辛与清障的功勋20世纪中国历史框架下的邓小平(第3/3页)

人们公认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当然不仅是企业经营的概念。它既包括市场经济制度,也包括社会经营、管理方法的其他方面:法治、民主、宪政、保障人权、培育非政府组织……如此等等。1997年2月,邓小平辞世,市场经济已经成了不可逆转的选择,而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出现严重滞后的局面。以20世纪末中国签署联合国通过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并在2001年参加WTO为标志,中国政府认识到必须按照国际公认的普世性的运行规则改革中国社会的运行机制。这是邓小平生前坚持改革开放路线的必然结果。

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是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的决策?愚意以为这是三大因素的汇合:

1.现实世界的巨大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毫不含糊地肯定,资本主义社会有社会主义因素。十月革命特别是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美英等主要发达国家坚持改革,包括吸收社会主义的合理因素,既保持自由市场经济的活力,又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者梦寐以求的消灭三大差别的要求,并使人权的保障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少年时期的邓小平在法国除了深刻感受资本主义的黑暗面,本来就对它的另一面有所感受。那时,他患过一次伤寒,“幸亏当时法国的公共医疗已具相当水平,因此他得以住院治疗,并于出院后在疗养院疗养了一个月,而且这些都是免费的”。128 他毕竟同那些闭目塞聪不知天高地厚的极“左”分子不同,深知本国的落后。1974年,“四人帮”借一艘国产万吨论远航归来,别有用心攻击什么“崇洋媚外”,他直截了当批评那些人:“一万吨有什么可吹的,1920年我到法国去的时候,坐的轮船就有几万吨!”129 这些切身体会,对他后来理解现实世界的变化不会没有助益。

2.马克思主义给他的思维方法训练。一系列清理发展障碍的决策都需要冲破思想牢笼的巨大勇气。马克思早就说过:“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30 这些深刻的哲理,到了邓小平口中变为妇孺皆知的一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于是,神化个人,用所谓阶级斗争的观点故意扭曲世界的种种胡话(姓社姓资、姓公姓私……如此等等),全都在照妖镜下露出原形!

3.吸纳众智的胸怀。从来没有全知全能的巨人,任何人对世界的认知都是非常有限的。这是民主制度、自由宪政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首先站出来为市场经济呼喊的是顾准、孙冶方等经济学家;提倡法治等等莫不有先行者。作为强势的政治领袖,邓小平不耻下问,不少真实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他的耳中,从而保证了在现行制度下作出巨大贡献。

2004年7月20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