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还有比这更恶毒的言论吗(第3/6页)

同时,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他一旦得势,就对王安石新法废除得这样凶狠彻底的原因。

痛并亢奋着,这是司马光在元祐元年正二三月间的心灵写照。他很快就要油尽灯枯了,为了成功,必须和时间赛跑。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要对新党不可思议的凶狠。司马光连续写了两篇奏章,都是针对“免役法”的,内容很复杂,目标很明确,他要求宋朝全境各州县必须在五天之内废除免役法,恢复募役法。

这个消息传出去,宋朝人的脑子全体爆炸了。宋朝有多大,这样的疆界,这样众多的官员,要怎样调配、实施,才能在五天之内完成这个目标?

役法与税法,是国家的根本。现在要换掉1/2的根基,居然只给了五天的时间!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在历史上除了应付亡国级别的战争,从来没有这样颁布法令的。五天……把开封城里的命令传到帝国各处边境都不够用。

那么说,司马光真的疯了吗?不,他才没疯,从始至终,他都是一个少见的精明人。作为一个老官僚,他非常懂得下级的心理动态。要把握住这一点,才能让名义上本该积极执行的各种命令生效。比如说这次的五天期限。

新法、旧法之争太敏感了,几乎每个帝国官员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要怎样统一?答案是不可能统一,人类的心灵从来没有哪怕区区两个是能够完全契合的,那么就要去强制。像王安石当初推行新法,是有宋神宗支持,才能强行推出。

这时司马光要反手,也必须得有不寻常的招数。招数有两点,第一就是不讲理。我只给你们五天,不干就滚蛋,等着挨整穿小鞋。根本就不给下边人反驳打折扣的时间。第二是皇宫里的支持,他同样得到了。

伟大的高太后在看到五天期限之后,心花怒放,喜上眉梢。司马爱卿真是空前的妙人,做人做事就是让哀家喜欢。

传太皇太后懿旨,废免役法令即日起生效!(即日行之)

眼看着国家元首、辅国重臣联手发癫痫,绝大多数的大臣都选择了沉默。事情是明摆着的,连首相大人都被整垮了,剩下的人去蹚这浑水还有意义吗?

政治是种理智的游戏,身家性命更是现实的东西,大家都是聪明到能当大官的人,自然明白怎样做。只是还有一个人是例外的。这个人的一生从来没有所谓的“聪明”过,他只干自己想干的、应该干的事。

章惇。

他是这时新法集团仅存的宰执人员了,可以说是最后的一面旗帜,他不出面,兴盛了十多年的堂堂新党就会安乐死,而这是种难以想象的耻辱!

章惇在一次朝会上当堂和司马光辩论,两人你来我往吵了起来。其结果就是章惇捅了一个超大的马蜂窝。从开始章惇就很尴尬,一个年轻力壮的壮年人和一个随时都可能倒毙的糟老头儿叫唤,那样子简直逊毙了。同时还被不停地打扰,提醒他吵架时要注意风度,以免让垂帘背后的太皇太后不愉快。

这真是见鬼,居然成了这次国策大辩论的胜负标准。章惇竟然输在了态度上。当年的辩论实录是存在的,实在太长,没法搬上来,我们只看旧党的另一位领袖吕公著的原话,就会知道章惇受到了怎样的刁难。

——“惇所论固有可取,然专意求胜,不顾朝廷大礼。”

既然说得有道理,可见对国家有利。在这样的大原则面前,居然怪罪章惇有求胜的心理!

不管怎么说,这就是有罪名了,可以群起而攻之。由司马光推荐上来的各位言官老大纷纷跳了出来,又有用武之地了,打倒了蔡首相,再撂倒章枢密,想想都让人兴奋!

顺便说一句,宋朝在言官的管理制度上是非常健全的,比如言官是监管宰执人员的,那么言官与宰执恰好是亲戚的话,就必须得有一方辞职。

这时言官里的范纯仁、范祖禹都是司马光的亲戚,章惇之前也点出来了,可高太皇太后、司马光就是不理会。注意,不是拒绝,而是装糊涂。

如此这般,章惇也倒台,被赶出京城。做完了这些之后,旧党内部都松了口气,觉得大局已定,可以轻松些过日子了。他们错了,事实马上会让他们清醒,有圣人、清廉、公正、博学、博爱等正面美誉的司马光党魁的真面目有多么的狰狞。

别说是敌人,就算是党内朋友,都被他气得发昏、吓得发抖。

章惇被赶走之后,新法集团一败涂地,中高层的办事人员,如吕嘉问、邓绾、李定、蒲宗孟、范子渊等人一股脑儿地都被贬到外地。

旧党扬眉吐气,司马党魁威武!15年之后大振神威,把新党连根拔起,实在让人佩服。激动之余,他们不自觉地向司马光身边靠拢,认为在这样的大好局面下,实在应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来,让形势好上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