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王钦若之死

新人辈出,老一辈的名臣们却凋零将尽了。宋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冀国公王钦若故去。

他终于死了,死得比寇准隆重、庄严甚至辉煌一百倍。请看他的待遇。首先,他应该算是工伤,是在去传法院的路上突然得病的,回家后就再没起来。皇帝亲自去探病,赐白金五千两慰问。死后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号为文穆,并且把他的亲戚、下属共20多人都恩荫作官。

这一连串的举动下来,就连《宋史》都要强调一下:“……国朝以来宰相恤恩,未有钦若比者。”就算是开国宰相赵普,都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那么问题出现,现在的皇帝不是赵祯吗?不是还有刘娥吗?怎么会对这样一个奸邪发这么大的善心?

为什么,凭什么啊?!

回答是当然有内幕,因为他实在是太可爱了。温暖贴心的王爱卿,他让每一个当权者都如沐春风,如沐甘霖,如下澡盆……反正就是一个舒服。

先说工作,他一上台就让刘娥母子嚎啕痛哭、心满意足。那是他用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在赵恒手下工作时的详细记忆以及真挚充沛的感情,写成的《真宗实录》,来纪念这位刘娥的好伴侣、赵祯的好父亲、神仙的优良笔友、伟大杰出的皇帝。

这样,一个彼此诚信,亲如一家的气氛就做成了。紧接着王钦若全面展开他为官数十年,通晓宋朝官场上下所有关节的超级能力,来为啥也不懂的小皇帝解答疑难问题。

比如说,读了一天圣贤之书的小皇帝问——犯私罪是怎么回事啊?

底下就一片沉默,王曾、鲁宗道那些人出于种种原因就是不说。只有王钦若正面回答。

“回陛下,很简单,私罪就是一些跟公事无关,可有失官体的事。比如说,升官了应该向皇帝道谢、向长官道谢,可谢得晚了些;再比如,上朝时咳嗽,或者把笏板掉到了地上,这都是私罪。”

鸡毛蒜皮的小事吗?可罚起来是很重的,会改官,也就是说降级。

那么为什么要轮到王钦若来说?奸邪之人抢着谄媚?别乱讲,私下怀疑人也是私罪……原因很光明正大,王曾、鲁宗道他们都是君子,君子必方且厚重,人家讲究的就是日常必须严谨,时刻严谨,不严谨就是罪!

而这在王钦若的心中就什么都不是,风浪见惯,他是寇准的敌人,当年做过的哪件事不比这些重要上万倍?所以他就直说了。后果也功德无量,从此私罪还是罪,但只斥责、罚款了事,再不必降级。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都是日常方面的,到了涉及国家安危大事的时候,王钦若的作用就更加鹤立鸡群。那还是在天圣二年,他正在病中,突然北疆传来警报,契丹人有了个小小的请求。说他们的草场在这段时间都秃了,能不能把我们辽国的牲口赶到你们宋朝的国境这边来啊?

几斤草料,一片草场的事,有什么大不了?但宋朝的全体朝臣都沉默了,每个人都想到了曹操写给孙权的那封信——约你一起到江东去打猎。两件事一样的性质,都是开战的宣言,是威胁,是挑衅,就看你怎么回答。让还是不让,关系到是和是战。

而且要注意,这是契丹可不是党项,比李德明借粮那次严重得多!

尤其是这时王旦、李沆、寇准都已经死了,想来想去,只剩下了王钦若,刘娥只好派人把他抬进了皇宫,问他怎么办。只见前朝老臣很随意,就回了两个字:“借它。”

刘娥更紧张:“北敌强梁,怎能放他们进关?”

王钦若摇头:“不借就是示弱,还不如直接借。”随后一笑,“这只是恐吓,一个试探罢了。请回忆,咸平年间契丹人每年都打进来,哪一次事先打过什么招呼?”

几句话解释得清楚明白,最基本的一点,伸头缩头都是一刀,你说不借人家就不来了?刘娥只好听他的,大大方方地回复契丹,草场借给你们了,就在雄州一带,随时都可以进关。但就是这么奇妙,宋朝越大方,辽国越不好意思,这件事就此不了了之,辽国一头牲口都没靠近过宋朝的边关。

以上就是王钦若在仁宗朝的表现,可圈可点,但照样里外不是人。他居然是被活活气死的。

一切都源于英明伟大的刘太后所做出的那条食物链。即有事就询问王钦若——经过王曾的考查——经过曹利用审视——如果一切正常,最后再由鲁宗道挨个狠狠瞪一眼,做最后的安检收尾。

看出门道了吗?王钦若其实就是个干活儿的苦力,下边有一大堆人在盯着他,时刻准备对他深挖狠批,斗倒斗臭。其中就以能用目光杀死你的鲁鱼头为主力。

于是王宰相的日子就非常难过了,得时刻看着别人的脸色,可就是得不到半点好脸色。时间一长,经过N多次哪怕说得对,分析得在理,也仍然被同僚们鄙视之后,他终于受不了了,发了句牢骚:“王子明(王旦)在日,你们也不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