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西汉皇朝的盛极而衰(第6/12页)

许多年后,刘病已排除权臣亲政。一个名叫则的老宫婢离开皇宫后因生活困难,就让人替自己向掖庭令上书请功。则在上书中说自己曾经有养育皇帝的功劳,是自己在当年的艰难困苦下照顾了当今的皇上,要求朝廷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接到这份请功书的官员不敢怠慢,立马送到汉宣帝那儿。刘询看到上书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小时候居然有这样的经历,于是下令掖庭令亲自去询问宫婢则详情。

宫婢则仔细地说明了当时的情况,并说当年那些监狱官、现任御史大夫丙吉都可以证明。掖庭令就把宫婢则带到丙吉的府中,与丙吉当面确认详情。老丙吉认出了这个老宫婢,宫婢则当年是在牢狱之中,丙吉也曾经让她照顾小皇曾孙。但是则并未尽心喂养,有的时候还责打刘询。丙吉说:“淮阳人郭征卿、渭城人胡组才是当年照顾皇上的奶妈。”汉宣帝刘询听到后,既震惊又感动,下诏免则为庶人,但念其在自己年幼的时候有过喂养举动,赐钱十万给她养老;下诏地方寻找胡组、郭征卿两位奶妈。地方官回报说这两个人已经死了。刘询再下诏寻找两人的子孙,找到后厚加赏赐。

对于丙吉这位给予他两次大恩的人,汉宣帝感念他的救命之恩,欣赏他的为人品德,封他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使节去丙家授封时,丙吉已经病重,不能起床下地。刘询就让人把封印纽佩戴在丙吉身上,表示封爵。

历史就是这么有情有义,丙吉因为自己的善举、谦让和高尚的道德,不仅获得了皇帝的尊崇,也赢得了朝野的敬佩。丙吉死后,朝廷追谥他为“定侯”。

盛极而衰的霍氏家族

霍光服侍汉武帝刘彻二十多年,是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武帝死后,因接受托孤,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到霍光为止,霍氏家族仅在汉武帝时期就出了霍光和霍去病两位极负盛名的人物,而霍光更是成为站在权力顶峰的人物。汉昭帝期间,霍光凭着汉昭帝的信任粉碎了上官桀、燕王刘旦等人的夺权阴谋。此后,不但霍光权倾朝野,其家人纷纷在朝廷担任要职,霍氏势力达到高峰。

在民间时,汉宣帝刘询对霍光的权势和威风就有耳闻。尤其在他一夜之间由一个平民变成了至高无上的皇帝之后,更领教了霍光的权威。他一即位,就明显地感觉到了朝廷内部来自霍光集团咄咄逼人的政治压力,所以在他登基之日谒见“高庙”时,霍光陪同他乘车前往,他觉得浑身上下都不自在,如“芒刺在背”。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汉宣帝心里明白,自己初即位,力单势薄,仅凭着一个皇帝的称号是不能和羽翼丰满的霍光相抗衡的,只有保持最大的克制,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寻求有利时机,才能夺回属于自己的最高统治权。

所以在即位伊始,当霍光表示要还政于他时,汉宣帝回绝了,他明确表示非常信任霍光,欣赏霍光的才能。汉宣帝请霍光继续主持朝政,并当众宣布,事无大小,先报请霍光,然后再奏知他本人。事后他还专门下诏褒奖霍光的援立之功,益封七千户。每次上朝,汉宣帝都给予霍光以极高的礼遇。汉宣帝的这一系列行为对于消除霍光对他的猜忌和提防,缓和朝廷内部潜伏的政治危机,为他的统治创造一个良好政治气氛起到了极其明显的积极作用,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免于变成“昌邑王第二”。

公元前68年,霍光因病去世。宣帝及皇太后亲自去霍光的灵前祭奠,并下令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奉命为霍光护丧;朝中俸禄在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都要到霍光家中去祭拜。汉宣帝又赐给霍光大批锦缎、葬器,其中还包括做工精美的玉衣,还有梓宫、便房等,以极为奢华的方式安葬了霍光,并追谥他为宣成侯。

在安葬完霍光后,汉宣帝加封霍光的侄子、霍去病的儿子霍山为平乐侯、奉车都尉领尚书事,下诏称赞霍光辅佐汉武帝、汉昭帝两位皇帝共四十多年,率领朝臣励精图治,使国家安定、社稷稳固,从而使天下百姓得以安享太平,并宣布霍光的后世子孙可以永远承袭他的爵位和封地。第二年夏天,宣帝加封岳父许广汉为平恩侯,同时,为了表达对霍光的感激,又加封了霍去病的孙子中郎将霍云为冠阳侯。

汉宣帝的这一系列升官加爵的行为,让霍氏家族主要是霍光的老婆霍显产生了一个幻觉:即使是皇帝也要怕我们霍家三分。这也是导致后来霍家悲剧的最重要原因。《汉书·霍光传》中介绍霍光的老婆时,只提到了她的名字叫“显”,并没有提她的姓,因此也可以叫她霍显。

而霍显与汉宣帝之间的矛盾与隔阂,其实可以追溯到汉宣帝继位之初。汉宣帝即位后,各个大臣都极力推荐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可是这时候,汉宣帝却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诏书——“上乃召求微时故剑”,意思是我在贫微之时曾经有一把旧剑,现在我十分想念它啊,众位爱卿能否为我将其找回来。群臣揣摩上意,开始一个个请立宣帝的发妻许平君为皇后。于是汉宣帝将许平君接进宫,封为皇后。这是中国历史上一道最浪漫的诏书,故剑情深的浪漫典故从此开始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