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柳如是踏雪评梅(第6/11页)

她此刻独自对着一片青青的树叶,便想出一句诗来:青山负木叶,良娥听樵声。却怎么也想不出是谁写的。刚站起身来,准备去书中查找。惜惜满脸兴奋地从院门外跑了进来。

“姐姐,秦淮河上好热闹呢。我看见柳如是大姐到六条大画舫上去了。岸上还有许多好玩的把戏呢,像过元宵节。”

“岸上有些啥把戏?”

“有耍猴子的,有吹洞箫的,有卖酒菜的,有卖糕点的,还有耍杂技的。也不知哪儿钻出这么多艺人。”

唉,四乡八井的手艺人,谁不想多挣几个银子呢。小宛这样想。也为自己没资格在这么多人面前露露脸而惋惜。

柳如是因为已做了钱牧斋大人的小妾,顾着夫君的脸面,在这种热闹的场合不得尽展自己的风流,有些不甘心。她对着镜子心不在焉地描着眉毛,忽然想到董小宛。何不带上这个才貌双绝的妹妹呢?她想:如果有她在我身边,她的光彩就是我的光彩,别人眼中虽不见我的风流,却晓得我的苦衷,也可免除亲身应客对夫君造成不良影响。这正是当初结识董姓小女子的目的哩,现在可以让她登场了。

柳如是本来就是女中豪杰,她敢想的事就敢做。她吩咐车夫套上香车,自己跨了进去。

车夫将响鞭在空中划了一道花弧,叫了一声:“驾。”那匹青花马便迈开四蹄朝董小宛家而去。

惜惜刚要抽空到秦淮河边看热闹,打开院门正好看见柳如是挽起花袖抬起纤纤玉手准备叩门。两人相视一笑。惜惜慌忙招呼柳如是进来,一边跑去推醒刚刚午睡的董小宛。董小宛只当惜惜顽皮,只顾闭着眼假装未醒。柳如是见她微红的娇嗔面容,心下甚是欢喜,她轻轻地摆手示意惜惜让自己来,惜惜会意站到一边。柳如是俯身在小宛脸上甜甜地送上一个香吻,口里娇声唤道:“妙人儿。”

小宛惊觉,翻身坐起。见是柳姐姐,心里欢喜,伸开双臂搂住柳姐的肩。两人额头顶着额头差点笑断了气。那情形就像两只俊俏蝴蝶偶尔飞过同一个花圃而相互打个照面彼此都伸长触须赞美对方似的。

“好姐姐,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姐姐想你,专程来看看你。”

“听说秦淮河上好热闹,你也在那大船上走动,给我讲讲河上的事。”

“其实热闹只是外行人眼中的热闹。好看的戏还在后头。

秦淮河上的名角儿可是个个都不服气。听说新科状元也是个风流美男子,京城来的姐妹在传他的佳话呢。”

董小宛替柳如是削了一只香桃。柳如是接过来,轻轻咬了一口,满嘴果香。她接着说:

“好妹妹,有兴趣去凑个热闹吗?我带你去。你这般才貌配他状元郎正是天生的一对。”

小宛听得脸颊正红。偏偏惜惜又在旁边打趣似地念了一句诗:“郎骑竹马来,邀我嗅青梅。”柳如是笑得合不拢嘴。小宛思绪被“青梅竹马”这句话一激,猛然晃过童年的一幕,想到苏僮,想到那次承受的惨打,不禁黯然伤神,自己的身世原也不配自傲于人啊!

“姐姐说笑啦。小宛没福消受那般热闹,见不得大场合。

我不敢去。”

“傻妹妹,凭你的模样做皇后娘娘都可以,怕啥子?姐姐教你一招,你一辈子不知还要遇到多少人物呢。让我告诉你,无论遇到谁,你都不亢不卑,内心里绝不自认低下,和他平起平坐就是。记住了吗?”

董小宛点点头。这时,车夫在房外恭敬地叫了一声:“柳少奶奶。”柳如是挺扫兴地问:“有什么要紧事吗?”

“刚才钱大人差人来催少奶奶快些回家,说有要事相商,少奶奶请快些起步。”

柳如是告辞时,按住董小宛的肩头说:“明天钦差大臣就到了。明晚你一定要到大船上去,记住,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董小宛爽快地应承了下来。惜惜站在她的身后,兴奋得想变成一只画眉在她肩头咏唱。

第二天,董家的人全忙开了。陈大娘翻捡出许多珠宝,东选西选,总觉得不合适。她一会将一串珠链拿到窗边对着阳光细看,一会又将一颗猫眼石拿到烛光边照,烛光给宝石镶上一圈浅红色的光彩,石中一片黑色晶体则眯成了一条线,她自己被迷住,一些被时光泉水滋润的往事又梦一样从珠宝中折射出来,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青春曾如同陷在红绸中的光艳裸体。当她放下那些珠宝,才发觉没有一件配得上她那如花似玉的宝贝女儿。

大脚单妈过份看重了这个日子,仿佛过了今天,她一生的期盼便会改变成另一种无法言明的结局。她干什么都特别卖力,可今天什么事都和她闹别扭,连横贯院子那条晾衣绳都要在她经过时断为两截,其中一截在空中抛了个弧线之后竟绕住她的脖子,她只得放下手中用盘子盛着的新鲜糕点去解绳子,不料一脚踩在糕点上,气得她蹲在地上抹了几颗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