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王濬,三分天下自他终(第2/6页)

没人敢惹的王濬,自然也没人敢用,由于得罪人太多,好多年王濬都没有得到提拔。敢用他的人总算还是来了,先碰上了一个敢嫁给他的。当时河东刺史徐楙,女儿逐渐成人,到了嫁人的年龄,徐楙本人很讲“自由恋爱”,特意把河东的青年才俊都请来了,以宴会为名招待众人,暗中让女儿躲在屏风后面自己挑选,素来被称为“疯狗”的王濬也在其中。结果徐姑娘一眼就看上了王濬,铁了心非他不嫁。赴了一次宴,竟然抱回来一个老婆,这运气着实好得很。运气更好的是,当时名将羊祜,前来看望老友徐楙,身为徐楙女婿的王濬也参加了,这一次见面,羊祜就对王濬青眼有加。到了羊祜受命镇守四川的时候,王濬被羊祜点名要了过去,成了他的参军司马。其军事生涯的起点,也就从此开始。

跟随羊祜后,王濬开始屡建功勋。他最初在羊祜军中担任的“参军”一职,主要负责整顿军队纪律。在这个职务上,王濬依然铁面无私,甚至连跟随羊祜征战多年的名将们也不姑息。这等于是不给羊祜“面子”,但没面子的羊祜,反而很高兴,对王濬大力提拔,先做了从事中郎,后来又当上了巴郡太守。当时的巴郡,就是现在的四川重庆,与东吴的领地接壤,是西晋重要的战略要地。能执掌如此重要的地方,自然是因为羊祜对王濬的赏识。不过,王濬上任后才知道,这赏识是有条件的:巴郡,是当时西晋边镇中最麻烦的地方。

在西晋统一中国之前,作为西晋边境的巴郡,主要特点就一个字:乱。常年的战争,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与东吴接壤的地区,几乎打成了无人区,老百姓大量逃亡,土地大片荒芜。可这还不算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当地持续很久的“弃婴”风。由于长期战乱,巴郡老百姓的负担非常重,尤其是要承受频繁的兵役,家家户户都有人战死沙场。为了逃避兵役,大多数家庭都不愿意生男孩。那时候没有先进的流产避孕技术,所以生了男孩的家庭,孩子生下后好多都不声张,偷偷扔掉。甚至到了后来,在巴郡通往外界的要道上,每走一段,都能看到路边被抛弃的男婴,这样的局面,可以说是人心思乱。

巴郡外面的麻烦也不少,当时的重庆地区,还处于汉夷杂居的时期,巴郡的周边有许多少数民族部落,因为经济穷困,经常骚扰巴郡百姓。镇守在当地的西晋军队,也时常仗势欺人,劫掠周围的少数民族部落,从曹魏平灭蜀国开始,几十年来,当地军队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械斗就从未间断过。政府穷,老百姓苦,战乱多,这就是初任地方官的王濬,面临的乱如麻的局面。

但王濬不怕,在河东做官的时候,皇亲国戚都不放在眼里,巴郡的麻烦又算什么。不过他一反当初打击腐败时候的苛刻做法,在巴郡当地“为政以宽”,甚至还出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奖励生育”政策,规定凡是家里有男孩的,国家都给予奖励,生男孩的家庭,国家还承担部分生活费用,并且减免赋税。对于之前当地百姓需要负担的各种赋税,他也大量减免。如此一来,当地的秩序很快安定下来。

对待老百姓宽容的王濬,对待贪污腐败依然不手软,在巴郡担任太守的时候,他多次惩治腐败官员。那时候,当地的军将经常抢占老百姓的土地,王濬到来后,对巴郡周围的土地重新进行清查,凡属侵占的一律还给原主。就这样短短几年,饱受战乱之苦的巴郡,逃亡难民纷纷回归,人口土地大为增加,仅国家可以收取赋税的自耕农土地,在他在任的几年里,竟然整整增加了4倍,人口也增加了3倍。不但巴郡老百姓安居乐业,就连对面“敌国”东吴的百姓,也纷纷归附到巴郡。在他担任巴郡太守的最后一年,东吴归附巴郡的百姓数量,竟然有3万多人,对于志在一统天下的西晋王朝来说,此举自然起到了“统战”的作用。

因为治理巴郡政绩卓著,王濬很快就在西晋政坛里冒头,之后他又担任了广汉太守。广汉,就是今天的四川遂宁,在广汉太守任上,王濬干了一件差点给他带来杀身之祸的事。公元272年,益州军官张弘造反,杀掉了益州刺史司马晏,并派兵大规模进攻广汉。当时王濬虽然手握重兵,但西晋军制规定,调动军队需要有朝廷的命令,否则一兵一卒也不能调动,叛乱十万火急的局势下,王濬当机立断,不等朝廷下令,就擅自调动了广汉驻军平叛。这时候的广汉驻军,在王濬长期严格训练下,战斗能力很强,张弘虽然在兵力上有绝对优势,却被摧枯拉朽地平定。事后,有官员指责王濬的做法,但是在老领导羊祜的维护下,王濬还是得到了封赏,被封为关内侯,并顺水推舟,封他为益州刺史。益州刺史,是当时中国大西南最位高权重的地方官,它的辖区包括今天四川大部以及云南、广西、西藏的部分地区,可谓是“西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