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2/10页)

在告辞回自己病房之前,梵格兰对马斯基林说:“那天的事你千万别责怪自己,是我太兴奋了,忘了在进火场前先把防护服浇湿。”他摇摇头,似乎想忘掉这不愉快的记忆。“你知道吗,即使小小的一件事也不能大意啊,真的不能。”

还有一件事让马斯基林一直想不通。他不明白为什么罗盘一到沙漠就发生误差失去了作用。一定有合理的解释,他却百思不得其解。他不认为那是沙尘暴的影响,而在他请人把一个罗盘送至机械部门检查后,得到的测试结果又完全正常。马斯基林反复把当时在沙漠中的测试过程回想了千百次,但就是得不到答案。

无意间帮他解开疑惑的人是那位端庄的护士。她拿了一个金属水壶过来,摆在马斯基林床边的矮桌。水壶刚一放下,马斯基林手中的罗盘指针就像跳蚤上身似的胡乱动了起来。“原来如此!”他大声说,顿时想到每个儿童都知道的那条守则:使用罗盘时切记远离任何大型金属物体,例如,一辆货车。

就是这个!问题就出在这里。当时有些数据是在福德森货车旁测得的,有些则是在车子几公尺外的地方。他想,正如梵格兰所说,真是一点小事也不能大意。

他住院期间,心思全挂念在北非最近的局势演变上。就在五月二十六日,隆美尔的军队趁英军享用“黄昏茶”的时刻突然发动袭击。

格查拉防线基本上是违反军事学原理的,奥金莱克可能借鉴了历史,相信若德国人胆敢强攻,就会如同那些身穿甲胄猛攻城堡要塞的骑士般被杀得片甲不留。然而隆美尔完全没有这样做的打算。奉行速战和奇袭之道的他认为,英军既然钟情于这种战略,第八集团军就必须在广大的阵地上坚守,如此便会丧失机动性。于是他因势利导,让这场战争完全按照他希望的时间和地点进行。

格查拉防线的最末端是比尔哈凯姆要塞,再往南便是广阔的沙漠。五月二十六日,隆美尔发动了“特修斯行动”,派遣一部分兵力直接攻击防线以牵制英军,他本人则率领主力部队绕过防线最南端。他极度自信,相信德军在四天内就能抵达图卜鲁格,因此部队仅携带了相当有限的粮食和清水。

隆美尔大胆的奇袭计划差点成功。非洲坦克军团第一天晚上就成功绕过了比尔哈凯姆,但行动被一支在沙漠中巡逻的“沙漠之鼠”小分队发现,奥金莱克紧急调动装甲部队阻止隆美尔的奇袭。德军只越过格查拉防线十英里便与英军遭遇,经过一番血战,隆美尔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坦克。于是他下令重编残余的坦克部队,面对前方的英国第八集团军与背后的格查拉防线上的雷区,在开阔的沙地上部署出广达一百平方英里——被埃及报纸戏称为“大气锅”——的阵地。隆美尔放手一搏发动闪电战的计划就此宣告失败,而他装备不足的军队已被困在英军和雷区之间,动弹不得。

“假如隆美尔的后援部队无法突破雷区,那他就完了。”格雷厄姆一语道破。这些日子魔术帮成员每晚都聚在马斯基林的病房,向他报告最新的战况和谣言。

正在看《埃及人报》的汤森德抬起头。“报上说,意大利军队正在想办法救他。”

“再见了,朋友。”格利高里笑了起来。

汤森德提醒他:“别那么有把握,狐狸的命比一整窝的猫还多。”

“那么,我们现在就该把一切力量集中起来投入那里,”格利高里说,“他已经被围困住了,如果我们快点行动,就可以把他一举歼灭。”

“万一被他突围怎么办?”福勒提出假设,“那么尼罗河盆地前方就没有任何阻挡了。”

“不可能。”

罗布森大笑:“你可以去当将军了。”

马斯基林话不多,大部分时间只安安静静地躺着,享受大伙聚在一起的感觉。局势演变至此,他的工作可说已经完成。沙漠已为他去除堂吉诃德式的幻想,这场战争即使没有他的贡献也一样能获得胜利,他不再耿耿于怀,不再觉得自己是个懒人或逃避者。那噬人心灵的不满足感已消失,仿佛胃部的破洞已被补好,他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自己在这场盛大表演中扮演的只是一个微不足道角色的想法,再也没必要准备什么终场的盛大幻象了。

二十九日黄昏,隆美尔的生存只能仰仗意志和神迹了。他盘算好的战术已彻底失败,饮水已告罄,坦克也缺乏足够的燃料。于是他利用夜色掩护,亲率一支部队绕过比尔哈凯姆运来补给,才使被围困的部队保持最基本的备战状态。尽管如此,他的军队仍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