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5/8页)

转念到此,褚王璞将心一横,“督办交代,我一定办妥当。不过,督办得给我一道正式命令。”他解释理由:“我可以正式宣布他的罪状,让他死而无怨,别人也知道督办是整顿纪律。”

“说得不错。俺马上给你办。”

收到了书面的正式命令,褚玉璞略略作了一番部署,随即打电话到青岛,约毕庶澄第二天上午到济南,有要事面商。毕庶澄答应当晚由胶济铁路专车酉去,预计第二天一早可到济南。

褚玉璞特为亲自到车站去迎接,他在济南有个留守司令部;但接到毕庶澄后,同车到他的私宅。毕庶澄下车到客厅一看,知道事情坏了,因为枪兵环立,还有个军法官坐在写字台后面,仿佛等着记录口供似的。

“华舫,”褚玉璞说。“我是奉命办事。”

接着军法官便宣读张宗昌的命令,写得非常详细,毕庶澄迈敌的证据,都刊在上面。毕庶澄面如死灰,一言不发;等到军法官读完命令,褚玉璞的干儿子刘振邦,在毕庶澄脑后开了一枪。

这个自命周公瑾复出的毕庶澄,终于唱了一出“周瑜归天”。但虽死于非命,却有个红粉知己——富春楼老六特为赶到济南去为他收尸。

张宗昌连番失利,退守济南后,地方上的有力人士,主要的是张怀芝的弟弟,当过烟台镇守使的张怀斌,联络在河南失败的靳云鹗,以及一班士绅,劝告张宗昌组织山东省保安司令部,意思是要求张宗昌,脱离安国军政府,宣布独立,保境安民。张宗昌不肯背叛张作霖,事实上亦不敢与奉军为敌;恰好南京国民政府发表,以陈调元为山东省主席,张宗昌认为以他跟陈调元的交情,此举等于代他看管地方,只要整个局势有利于北方,山东随时可以回来,陈调元亦必拱手相让。因此,决定将直鲁联军撤到直隶,屯扎京奉线的滦东一带。

张宗昌虽仍是直鲁联军的统帅,但直隶在名义上是褚玉璞的地盘,所以他不无奇人篱下之感。有一回对褚玉璞说:“俺把山东赔光了,来到你们直隶,俺是在这里吃‘劳金’。”所谓“劳金”是山东商场的术语,作伙计的以劳力换取酬金之意。这虽是牢骚,但亦包含着对褚玉璞不满的意味在内;因而张、褚之间,逐渐形成矛盾。

民国十六年四月十八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奠都南京,两天以后,日本田中内阁成立。

田中义一出身于日本陆军最大派系的长州,原为陆军大将,退役后加入日本最大的政党政友会。当政友会总裁横田病殁后,公推田中继任;但政友会的实权,握在一个与军部有密切关系的野心分子森恪手中,在田中被选后,他公然表示:“此后阁下居党魁之名,我任党务之实。”田中同意了。

因此,田中组阁后,自兼外相,而以森恪担任外务省次官,掌握对华外交政策。田中内阁的使命有二:一是谋求金融恐慌的紧急对策;二是改变对华政策。日本的军阀,一直认为政府的对华政策太软弱,如要转变,当然是转往强硬方面。

于是,在一个多月以后,正当国民革命军,将直鲁联军撵回山东,安徽、河南方面着着进展之际,田中派出第十师团两千人,借口保侨侵入山东,接着田中自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在东京外相官邸,召集驻华公使芳泽谦吉、沈阳总领事吉田茂,以及陆海军及参谋本部首脑举行了五次“东方会议”。

此会实际上由森恪一手主持,会中通过了他所提出的四点建议,作为“对华政策纲领”:第一、田中内阁为保护在华利益,不论在中国本部,或满蒙均应出兵;第二、东三省、内蒙古为日本国防安全线、各该地的治安秩序,日本必须确保;第三、东三省本地人的政权,如能保障日本的特殊利益,日本应予支持;第四、国民政府如变更东北政治组织,日本应不惜满蒙与中国分离,另行制造傀儡政权。

到了七月下旬,田中将此“对华政策纲领”,上奏于继位才只一年的昭和天皇。同时积极展开在中国争取特殊利益的活动。

十月间,田中派新任满铁总裁山本条太郎及张作霖的顾问町野武马到达北京,通过杨宇霆的关系,向张作霖提出包办“满蒙新五路”的要求。这五条铁路是:敦化至图门江的敦图路;长春至大连的长大路;吉林至五常的吉五路;延吉至海林的延海路;眺甫至索伦的洮索路。其中敦图路对于日本由长春经大连至大皈的航路,有节省三十五小时行程的重大军事、经济价值,更是志在必得。

由于杨宇霆的全力干旋,张作霖对于缔结“奉日政治经济同盟”,以及五路地价一千万日金先付五百万这两个条件,已有应允之意。但谈到订立文件却触了礁;张作霖识字不多,也会写自己的名字,但日本人如果要他签署什么文件,他会故意发怒,指责对方,明知他不认识字,故意要出他的丑。其实是避免有笔迹流落,成为把柄。这时杨宇霆就会出来转圆,说一句:“大帅说了算!”事实上是不是说了算呢?他对朋友与部下,确是如此;但对日本人就不一定了,如果只是他个人吃小亏,当然会守诺言;但如遇到丧权辱国的事,他就不承认了。话当然是说过的,但只是逼到无法时的缓兵之计;到要他履行承诺时,再由杨宇霆设法来搪塞。